生命意识方式的探讨 第2页

   接着,我们来讨论知性意识。

  反应意识是建立在生命体机体触觉的基础上的,而知性意识则是建立在生命体多元感官触觉合成的基础上的。

  出现这两种不同差异的缘由在于,生命体的触觉由单一的机体触觉进化到了多元的感官触觉。一般而言,低级生物的触觉是单一的机体触觉。随着生命体在自然环境和主客互为关系中的基因变异和触觉进化,在数十亿年的漫长的岁月中,生命体的单一的机体触觉在试错和择取的额进化中,逐渐分化和生成出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体觉、性觉(关于性觉人们很少谈论,其实性觉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主体触觉,弗洛伊德在这方面做了极为重要的开创性的工作,尽管他以性为绝对走向了一种心理学的极端),以及相应的感官。这种多元触觉和感官的生成,以及对多元触觉的合成处理和多元感官的神经联系,使得生命体进化出了一种被称之为脑的中枢构造和神经回路。生命体的意识活动亦在这样的过程中,从单一机体触觉的感知反应进化为了多元触觉合成的感知判断,生成出了一种不同于反应意识的新的意识方式。这种新的意识方式,我把它称之为知性意识,即以多元触觉合成判断为基础的生命意识。

  多元触觉的合成,使得生命体所感知的对象从单一的触觉样式走向多元触觉合成的样式,并由此生成一种合成式的判断意识活动,如形状的判断、异同的判断、力量的判断、行为的判断,位置的判断,环境的判断、量只的判断、距离的判断、速度的判断、方位的判断、时空的判断、危安的判断、求偶的判断,等等,并由这种种合成判断,生成生命体的更为高级的感知作为和意识活动。多元触觉合成判断意识活动的生成和发展,亦反过来导致和促成了脑的生成和发展。我以为,脑的出现是生命体多元触觉合成的成果,脑的出现使得生命意识方式从反应意识走向了知性意识。

  知性意识与反应意识既相共性又相区别。

  其共性在于,这两种意识方式都是建立在生命体的触觉感知作为基础上的;

  其区别在于,反应意识是建立在单一机体触觉的反应基础上的,而知性意识是建立在多元触觉合成的判断基础上的。

  脑的形成和出现是知性意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性标志,脑是多元触觉合成判断的中枢所在,也是低级生物和高级动物的生物性分界岭。

  一般来说,低级生物的感知作为是单一机体触觉反应方式的,而高级动物的感知作为是多元感官触觉合成判断方式的。前者产生反应意识,后者生成知性意识。当然,在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之间有没有过渡形态,能不能对期间的过渡形态一种名称,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的本身能不能再进行更为细分的界别,我以为是完全可以深入探讨的,我的见解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架构性划分。

  知性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1、知性意识根基于生命体多元感官触觉的合成判断。正是这种多元感官触觉的合成判断,使得生命体的意识方式从反应意识进化到了知性意识。

  2、知性意识具有合成判断的能力。这种多元感官触觉合成的判断能力远远高于单一机体触觉的反应能力。在新的意识方式下,主体已经可以对它所感知的对象,进行多元感官合成的判断,并由此作出主体合成判断的感知作为。这种合成判断的感知作为,使得生命意识的活动生成了一种判断方式的目的、择取和意志。例如,对于植物和微生物来说,由于单一机体触觉反应的框架,它们的意识活动始终停留于机体触觉的单一原发择取,是一种只为机体单一触觉原发择取所框架的意识活动。而对于动物来说,在广阔的森林和原野,水域和天空中进行猎物的追逐、领地的占有、配偶的追求、伙伴的聚集、迁移的回归,等等,则是一种高于机体触觉原发择取框架的、具有判断方式生存的,有着一定择取目的和生命意志的意识活动。

  在高级形态的动物世界的考察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发展出了各自特色的多元触觉合成判断的知性能力,这种知性能力包括:生存技能获得的知性判断和作为,寻求和猎取食物的知性判断和作为,寻找水源的知性判断和作为,生存迁移的知性判断和作为,求偶生殖的判断和作为,母子认同的知性判断和作为,结伴合作的知性判断和作为,打洞筑巢的知性判断和作为,等等。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把判断划归理性的范畴而排斥于知性的范畴。在我看来,康德的这个划归是有所偏失的,判断有两种不同方式的架构,一种是经验方式的架构,即知性的判断;另一种是理性方式的架构,即概念的判断。

  3、知性意识的感知作为,因其多元触觉合成的判断能力,造就了一种知性方式的制作能力,这种知性方式的制作能力,使得生命体能够对自然对象进行知性的制作利用,这是知性意识所发展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体能动和生命智能。在自然界,我们越来越多地观察到,许许多多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它们各自方式的知性制作的生命智能。例如,不少鸟类会利用树枝草叶等制作巢窝;有的猴类会利用合适的石块击碎坚硬的果壳,使取得果壳里可食用的核肉;猩猩会利用草梗和树枝伸入蚁洞粘吃蚂蚁;在城市中生活的乌鸦,甚至会把坚硬的核果丢在路面上,利用交通信号灯,让行驶的车辆碾碎,在红灯停车的间歇飞到路面上啄食被碾碎的果实。如此等等。知性意识为生命体带来了一种知性制作的知性能力,这种知性能力尽管是一种简单的、原始的、直观的、经验的、自然框架内的生物性智能,但这种生物性的智能则为人类的文化性智能的出现、生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赖以上升的基础。没有知性方式的生物性智能,人类是无法从知性意识的生物性智能,走向概念意识的文化性智能的。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本能的问题。

  关于本能,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是,一切生命体都具有它们的本能。本能,无论它是生物性的,还是文化性的,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不同生命体生而即有的,例如,人类的婴儿和猩猩的婴儿,在同样的环境成长中,人类婴儿的动作灵敏和体格强壮在生物性上很快就比不过猩猩婴儿,而在语言、绘画和工具使用的文化性上,人类婴儿很快就能接受,而猩猩的婴儿则完全不行。这种种群之间的本能和本能的差别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的。

  然而,当我们的目光投向生命体久远的进化史,进行生命体进化的经验历史考察,那么,无论是动物的生物性本能,还是人类的文化性本能,都是在种群的世世代代的、主客互为的经验历史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也就是说,一切本能的集体原型、激发机制和行为模式,都是由无数前代的生物性和文化性的进化所铸就的。对这一代生命体的各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个个体而言,这种生物性和文化性的集体原型、激发机制和行为模式是生而即有的和先验的,一触即发或本能就会的,而对于它们种群的集体历史来说,则不是先验的和生而即有的,而是在世世代代的经验历史中一点一点地生成和积累的。正如英籍荷兰动物学家尼可·廷伯根在他的《本能研究》中所说,每一物种的行为指令系统,都依赖于它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而这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他把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称之为天赋的释放机制,当类似的刺激出现时,这种天赋的机制就会释放出来,表现出其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经过长期进化后证明是最能适应这种刺激的。此外,精神学者弗洛伊德和荣格在心理学的探讨中也深入到了个体经历的情结和集体原型的本能历史,特别是荣格的集体“原型”是非常具其有深刻的见解的。

  现在,我们来讨论概念意识。

  概念意识是至今为止生命意识活动和意识方式最为灿烂的一页,它如同一颗从遥远的深处投射而来被云雾遮掩的星辰,在生命意识方式中具有它的独特的神秘和光环。

  人类的意识活动和动物的意识活动有着明显的、实在的区别: 1、人类大脑的意识活动用语言来想和思、用语言来表达,而动物大脑的意识活动不能用语言来想和思,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2、人类的意识活动拥有观念制作、思想展开和知识建构的能力,而动物的意识活动则不具有观念制作、思想展开和知识建构的能力。

  3、人类的意识活动有着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作为,而动物的意识活动则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作为。

  我把人类的这种有着语言方式的想和思、语言方式的表达,有着观念制作、思想展开和知识建构,有着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概念意识。

  概念意识至今为止,只为人类所独有。正是这种独有,使人们感到非常迷惑,为什么和动物有着共同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人类拥有地球上所有动物都不具有的概念意识?这种概念意识是一种怎样生成和获得的呢?又是为何只为人类所独具的呢?或者说,为什么在地球上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体都未能发展出概念意识呢?对此:

  有人把答案投向了上帝,认为概念意识是由上帝按照他的智慧方式植入于人类心灵的,是上帝对人类特别宠爱的眷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