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关礼仪
让大家都喜欢你永远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务必要争取多数人喜欢我们。 礼仪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短路线。愿人人沐浴礼仪春风!
导 论
公关关系是社会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环节,人们正在逐步揭示它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公关关系是一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定义与特征
一、公关关系的定义
二、公共关系的特点
三、公关关系的基本原则
四、公关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一、公关关系的定义
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是公关状态、公关活动、公关学科以及公关职业的统称。
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公共关系的特点
1、公开性 2、艺术性 3、客观性 4、情感性 5、普遍性 6、战略性
三、公关关系的基本原则
• 真实性原则
• 平等互利原则
• 整体一致的原则
• 全员公关的原则
四、公关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由服务行业向工业企业,由外资企业向国有企业,由企业组织向政府组织逐步发展的格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四、公关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1、建立健全了协会、学会或研究会
2、公关教育和理论研究日趋完善。
3、向策划业进军
4、初步完成与国际公关的对接。
5、中国公关开始走上职业化。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要素
由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第一要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包括:1.竞争性的营利组织: 如:大多数经营单位。
2.竞争性的非营利组织: 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3.独占性的营利组织: 如:铁路局、电信局等。
4.独占性的非营利组织: 如:各级政府、机关部门。
第二要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没有公众就没有公共关系。就业来说,面对的公众有二十多种:
按空间位置划分有: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按重要程度划分有:首要公众、次要公众
按一致程度划分有: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
按吸引程度划分有: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公众。
按稳定性程度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按发展程度划分有: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其 他 还 有:员工公众、股东公众、消费公众、媒介公
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等。
第三要素
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
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的媒体手段,将自身的信息观点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活动。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信息分享活动。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程序、
职业道德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
1、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2、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3、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4、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5、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二、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俗称:四步工作法:
调查 策划 实施 评估
三、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2、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3、坚持原则,处事公正。 4、求真务实,勤奋高效。
5、顾全大局,严守机密。 6、维护信誉,光大形象。
7、认真钻研,锐意创新。
第四节 公关礼仪的涵义与特征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人的社会性。
◆人类为了实现自身需要的满足,获得更大的自由,不仅受自然规范的约束,还必须自觉地受一定社会规范的约束。在这些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礼仪规范。
◆礼仪对个人是文明、教养的表现;对人类是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公关礼仪与个人、组织团体的关系
公关礼仪与一般礼仪的区别:
1.一般礼仪注重体现自身修养、素质;
公共礼仪更注重宣传性,扩大影响。
2.一般礼仪注重传统性;
公关礼仪注重时代性。
3.一般礼仪主要在于塑造自身形象;
公关礼仪主要目的在于树立组织形象。
4.一般礼仪具有民族性;
公关礼仪具有民族性,还有国际性。
一、礼仪的由来与发展
(一)礼仪的含义
社会是一个系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体现在人际交往、社会组织之间的交往、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交往。
任何一种交往都有其自身的有序性,有序交往都离不开双方或多方的彼此认同,互相尊重。
为此,必然选择一定的,共同认可的参照标准,标准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礼仪。
礼仪:
“礼”即礼貌、礼节;
“仪”即仪表、仪态、仪式、仪容。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程序。
理解和运用礼仪的含义,
要重视的七个方面:
1、礼仪是一定社会,一定关系中,人们共同认 可的行为规范。
2、礼仪是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
3、礼仪是一种情感互动过程。
4、礼仪是一种程序,有一定的套路。
5、礼仪的规范、程序,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
6、讲究、遵守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面的互相尊重。
7、遵行礼仪是现代人获取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礼仪的由来
礼仪一词在西方,最早见于法语中的 Etiquette,原意 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当 Etiquette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译意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与演进的历史。
●在古希腊罗马的诗歌典籍中;在荷马史诗中;在苏格拉底、伯拉图、亚里土多德等哲人的著述中,都有关于礼仪的论述。
●产生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古代史诗《伊达》中,对于社交场合的礼宾次序、餐桌上的用餐规矩、酒席中的持杯祝酒、交谈中的词令修辞等已有较为详尽的说明;同时,对于不能遵守各种礼仪规范者,还规定了一定的处罚规则。
中国礼仪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仟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可谓源远流长
●《辞海》中对“礼”注释为:
①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②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③泛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礼仪的产生于原始宗教: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大自然发生的种种现象无法解释,大自然现象的无穷力量又无法战胜,人们设想为一种寓于人体之内,又不受身体制约的灵魂,而自然现象、万事万物受神灵的驱使,神灵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人们祈祷神灵,保佑平安、降福消灾。创造了种种对神灵虔诚和崇拜的方式,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即:祭天、祭地、祭祖的礼仪,
具体古代的五种礼制:
吉礼:祭祀鬼神的祭祀之礼。
凶礼:遇有凶恶之事而进行的哀吊之礼。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