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车间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铸钢车间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铸钢车间工伤事故从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和伤亡者年龄及用工方式四个角度进行剖析,从中总结出对铸钢车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仅供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原始数据】通过对铸钢车间2006~2010年度发生的40起典型事故案例(含重大未遂事故)进行总结,分别从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伤亡者年龄、用工方式四个角度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表1 按事故类别分类
事故类别
事故次数
所占比例(%)
物体打击
3
7.5%
物体挤压
7
17.5%
灼伤
8
20%
机械伤害(其中90%为起重伤害)
20
50%
其它
2
5%
合计
40
100%
表2 按事故原因分类
事故类别
事故次数
所占比例(%)
人为原因
33
82.5%
物质因素
7
17.5%
合计
40
100%
表3 按年龄分类
年龄段
事故次数
所占比例(%)
25岁以下
13
32.5%
25~35岁
11
27.5%
35岁以上
16
40%
合计
40
100%
表4 按用工方式分类
身份
事故次数
人数
所占比例
事故频率(%)
临时用工
10
79
25%
12.6%
正式工
30
399
75%
7.5%
合计
40
478
100%
【分析】
1、从事故类别分析:铸钢车间(特别是新车间)的工艺、设备、环境决定了铸钢车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车间作业环境比较恶劣、立体交叉作业频繁、事故发生频率高,而且事故发生的种类也比较多。
从表一可看出:车间发生频率高的事故依次为机械伤害、灼伤和物体挤压。车间机械设备除混砂机、电平车、新(旧)砂处理系统、抓斗外,起重设备尤为居多(老车间12台,新车间22台),机械伤害事故频率居首;车间多数岗位为高温作业,个别温度达到1600℃以上,甚至更高,车间三台电弧炉,三台精炼炉,冶炼过程及浇注作业危险程度颇高,一些突发事故的发生导致灼伤事故随之发生,灼烫伤位居其二;车间物流频繁,从装料到出钢、从浇注到精整入库,物体以不同的形式穿梭于整个车间,挤压伤居三,如何使钢包、钢锭模、钢锭、铸件等处于一个合理而安全的工作状态或备用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物体挤压事故的发生频率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要求,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等手段搞好现场安全定置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从事故记录可以看出:没有归入正常分类或者说与炼钢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故也很多,象吊索具的违规使用、钢水包的吊运等事故,虽然事故发生频率不高,但每起事故后果都十分严重,尤其是钢水包吊运及浇注过程的预防控制,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统计的40起事故中有50%和天车有关系,铸钢车间天车安全运行是确保生产安全的关键之一,其因吊运钢水显得尤为特殊,既要单人单车“独立作战”,又必须左右兼顾、与地面人员默契配合,设备的自身完好率和天车工的精确操作程度,二者稍有差错都会影响全局,因此对天车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便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坚持“人机合一”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广“标准化检查严、责任设备维护严、交接班严、各车有确认”的“三严一确认”制度,精心点检、保养、维护设备,通过“盯人盯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达到“谁操作、谁检查、谁维护、谁签字”。特别是在交接班时对重点、关键部位进行安全确认,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写清楚,确保将交接班制度落到实处。对于操作安全而言,技能过硬无疑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杀手锏”,天车工每一钩操作行为均要与安全规程、操作标准等完全符合,形成“时时遵守规章、钩钩按章操作”,努力做到“操作零差错、行为零违章、岗位零隐患”,以全力提高天车工的规章制度执行力、操作行为控制力,坚决杜绝“习惯性思维、想当然式操作”的误区。
从表一中综合分析可得出危险源的预防预控绝不容忽视:铸钢车间生产中高温作业线长,设备和作业种类多,起重作业和运输作业频繁,主要危险源有:高温辐射、钢水和熔渣喷溅与爆炸、氧枪回火燃烧、钢包倾翻、浇注作业过程预控、天然气(煤气)及密闭容器窒息中毒、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另外冶炼铸造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工艺和设备对辅助系统的依赖程度很高,如突然停电等可能造成钢水在炉内凝固,天然气(煤气)网管压力突然骤降、循环水系统突发故障等而引发重大事故。因此,铸钢车间的危险源具有危险因素复杂、相互影响大、波及范围广、伤害严重等特点,做好危险源的预防预控及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演练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头戏。
2、从事故原因分析:任何一起工伤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工伤事故的两大基本因素,因此可以把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为人为原因和物质原因。从表二可以看出:统计的40起事故中有33起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占工伤事故的83.33%,而物质原因仅占17.5%,因此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人的管理,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人本原理,管理要以人为本位,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要通过对职工进行反复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广大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发挥自防自控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3、从事故对象年龄结构分析:从表三可以看出:青工(35岁以下)发生事故的人数占总工伤人数的60%,因此青工的安全管理应作为铸钢车间安全工作的重点对象。大量的工伤事故分析统计资料表明,工伤事故与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工伤事故的最大值发生在18岁~30岁之间,而且发生在入厂工作的头一、二年,即刚入厂工作不久的新员工最容易发生工伤事故。铸钢车间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点较多,而青工正处在好动期,情绪很容易受外界干扰而产生波动,加之安全防范技术不强等原因便很容易发生事故,铸钢车间近两年内新进青工多达200多人,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安全素质,增强其预防事故的能力。青工教育的重点应把握在“岗位教育”环节,具体内容应包括:本班组的生产性质、任务,从事的生产岗位性质、生产责任、本工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及预控措施,新员工从事岗位操作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各种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的性能、作用,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预防事故的措施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事故案例教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