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程走进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儿童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一、课本走出校门,使道德与生活相得益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的世界不仅精彩,而且充满童真。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老师讲的相矛盾的现象,进而产生许多困惑。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实现品德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听一听他们说的,看一看他们做的,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和行为实践以及间接获得经验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生活的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应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其他生活空间。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教材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