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创新 第3页
学生乙:布料的问题好解决,关键是污染物在布料上量的控制。我的办法是用滴管在白色的布料上滴相同的滴数,晾干备用。
学生丙:最好是用滴管将污渍涂抹开,便于洗涤后观察。
学生乙:那你怎么保证涂抹开的面积相等呢?
学生丙:可以用十字绣打格时用的那种笔提前在白布上画一个范围,然后在中央滴上相同滴数的污物,再小心地用滴管摊平就行。用笔画上去的痕迹在洗涤的过程中可以自动褪掉,不影响实验结果的。
学生丁:我还有办法来控制白布的污染程度。把一块比较大的白布放入污染液中蘸一下,晾干后,等量分成相等的几块即可。
学生甲:“用玻璃棒搅拌相同的时间,搅拌力度要尽可能保持一致”的做法我认为不可取。搅拌时间相同,可以实现,怎么操作能使得“搅拌力度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呢?
学生乙:搅拌的速度和次数相同。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学生甲:同一个人是不可能实现搅拌速度相同的。
学生丙: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让酶与底物充分的混合,我们可以像震荡试管那样震荡烧杯呀!
学生丁:那太难了,大烧杯呀,还有500ml的水呢,我认为用摇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戊:另外,实验过程中酶专一性的特点也必须考虑。比如污渍是油脂,而所用的洗衣粉是加蛋白酶的洗衣粉,这样的实验探究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从上面学生的讨论过程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可喜的是预设了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扫除了在具体操作中的一些障碍,使得学生提前注意到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事项,并对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有了切身的体会。这种学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终身的,或许若干年之后,他们忘记了这节课的具体知识内容,但他们一定会记得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而与同学激烈辩论的场景。中学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不应该仅仅是教师讲授和观看视频,不应该是学生头脑中一些空洞的知识理论,不应该是为了应试教育的单纯记忆,不应该是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实验课是鲜活的,这种鲜活不是说学生在实验室的喧闹,而是学生在思维和动手方面的双提高。思维的碰撞一定会摩擦出创新的火花,而这个正是我们整个教育中需要补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