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07
[2]. 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动员.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12.1-10
[3]. 宋心琦、王晶、郑长龙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摘要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高一化学新课程改革中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实验教学完成质量的基础上,动员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做好指导和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组织清晰、高效的学生课堂实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和基本素养,但这种探索只是一次尝试,其在改革高考形式和内容、高一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多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与突出学科核心内容、保障教师有充分的教学实验时间等问题上还亟待解决。
关键词 实验 主体 模式 问题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基于这种对新课程的认识,我们看待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可以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为充分体现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除了在各模块中加强了对实验的要求外,还专门为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模块,由此我们看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的实验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实验教学完成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科学精神、实验素养的过程。那么,在高一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实验教学困难在哪里呢?面对困难,我们又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解决呢?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后半学段,我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高一年级进行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实验教学完成质量调查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现为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部生源来自市区和全市二十多乡镇。在进行高一第一章到第三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找部分学生谈话的形式调查,所掌握的基本情况为:城区学校和少数乡镇中学教师能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有的乡镇中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还极为重视,不仅认真为学生演示化学实验,还能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这些学校的学生在高一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愿望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大多数乡镇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少,基本未给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个别学校甚至出现化学实验完全由教师以讲代做的情况,学生连在课堂上看到实验仪器的时候都很少),这些学校的学生在高一化学实验学习初期少数有极强的动手操作愿望,多数对实验学习的认识仅仅是看和记录实验现象,学习兴趣明显处于一种缺乏思考的低级和应对考试的间接状态。
二、探索高一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所了解得到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多数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仍然根深蒂固,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现仍任重而道远,多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基本素养严重缺乏,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的实验教学不仅要解决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和水平为今后的选修模块学习打好基础的问题,还有更为首要的是要先解决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试学习导致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严重缺乏的问题。在高一第四章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对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一种探索。
首先是做好动员。
江西省从2008年9月起从高一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关键是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理念,化学实验对于新课程改革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化学实验学习的好坏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和科研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与全班动员,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产生这样的基本认识:学习效果要通过考试来进行检测,但学习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本身的意义或者说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逐步形成个人知识体系和养成观察、思考、实践等各方面的综合品质,是在为将来从事职业或研究作准备、打基础;而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化学实验学习才最能培养学生的形成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实践的综合品质。此外,在动员中还包括对即将开展的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及评价、激励办法作了具体说明。通过几次动员,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设计与操作产生了积极的意愿,跃跃欲试。
第二是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进行评价和激励。
学生课前准备包括学生自主组成实验小组、先个人书写后小组总结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和简易实验步骤、预测结果)。教师评价和激励参看学生个人设计但主要通过小组总结设计方案和报告,对问题提出及设计方案的新颖性、易操作性进行评价,不纠缠实验在课本中是否有及表达规范上的问题,以最终形成实验方案评价最好的实验小组为课堂实验操作组(下称为实验操作组),并指导实验操作组进行实验分工与合作安排。实际情况表明:多数实验小组的同学能在繁重的多学科学习任务之下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集体智慧,但也有个别实验小组和部分实验小组的有些同学由于时间关系而“知难而退”;在实验方案和步骤设计上存在最多的问题则是有些知识理解错误及课堂实验的易操作性考虑欠周(如不少实验小组提出验证NO2是否有毒是将活的老鼠或其他动物放入收集满NO2的集气瓶中盖好集气瓶观察活老鼠或其他动物一段时间后是否死亡)。
第三是组织清晰、高效的课堂实验操作。
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采取边讲边做的形式,其目的是以巩固和深化学科知识并单向传授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际解决所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知识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在这里只不过是一种能完成实验的必备条件,学科知识不作全面记忆的要求,实验技能培养也重在能亲自动手而不在语言描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当然要解决让全班(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每班学生数控制在50~55人之间)每一个同学都能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实验、保障人身安全等问题。我的做法是对课前教室布置先提出调整意见,具体办法是由课代表组织一部分同学去想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探讨形成,由于同学的积极参与,我们对教室采取了这样的布置:实验课前由课代表组织同学用几分钟时间在教室后面用四张双人课桌拼成实验台(其实做实验有两张就够,用四张是出于安全考虑,一是不至于拥挤,二是保持学生距仪器、药品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和实验操作组在一侧,非实验操作组学生或坐或站在其他三侧。由于准备充分,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每次上课都气氛活跃而秩序井然:学生实验操作愉快,多数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明显,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其他同学积极指正(个别所有同学都不能正确进行的操作由教师指正、演示后由同学继续操作,有人身安全隐患的错误操作则教师及时叫停并由教师完成),绝大多数(两个教学班,一个班80%左右,一个班95%左右)同学不仅近距离感受了化学实验之美,而且对亲身体验实验操作表现了强烈的愿望。
最后是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全班每位同学书写实验报告,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唤起学生回忆实验场景,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反思实验设计问题和强化正确实验操作意识的目的。
通过师生交流反馈效果调查,这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达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意识和方法、操作技能、合作精神的预期目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只是一种尝试,尽管从实验教学的角度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还有一些以教师之力无法解决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实验教学与目前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的问题。
化学实验无论说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然而综观高中化学考试,无论是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全国的统一高考,无论是新课改之前还是新课改之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难检测出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在考试形式上,单一的书面考试形式无法检测出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际水平;而在考试内容上,不仅有关实验操作的题量偏少,就是这少量的关于实验操作上的命题也大多是凭书面记忆而非学生亲身体验解决之类型。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形式与内容导向要有所改变外,高校录取模式的改变也许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吧。
二是实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设置问题。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乃至全面推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无需赘述,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这种突出应是从高一即开始并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而不是片面地认为只是在“化学实验”模块中显得重要。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新课改在高一课程设置与课程要求上与课改前相比并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观现行的新课程化学课本,无论是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看,还是从教材内容的条理性、系统性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大都只能用“无所适从、努力为之”来总结。也许,当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客观,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再多考虑一点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点与学科核心功能呢?
三是实验教学与教师工作量规定问题。
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亲身体验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外,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目前似乎还没有出台关于新课程下教师课时工作量的规定,若按照贵溪市实验中学规定的化学教师满工作量是周12-14课时(即高一至少4个教学班),一个满工作量的高一化学教师开展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也许,要真正使化学实验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我们想办法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是否还应该出台规定为教师“减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