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及中小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父母不断的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而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从而形成了社会中新型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情感缺失,教育失衡,失管等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small cities constantly increasing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young parents, or doing business, and entrusted the child to the child's grandparents or other relatives, creating a new society, a special The minor groups - children left. For various reasons behind children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personality defects, lack of emotional, educational imbalance, loss of authority. Enhance their education, management, as family, school, community shared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Left Chil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维持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相对生活水平不过分降低,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经济后盾,供子女上学、盖房子……,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进城的农民工其“农民”的身份难以改变。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市民”待遇。孩子教育费用过高,生活消费水平偏高……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孩子安顿在家,由孩子的祖父、外祖父或是其他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衍生了社会中新型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关爱,庇护,加上监护人的溺爱,学校教育的不全面导致其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教失管和失衡,并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 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这种方式里的监护人大都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思想保守,老化,难与孩子沟通,很容易溺爱孩子,使他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由于他们的溺爱,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责任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寄人篱下始终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三是自我监护型(占5%),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老人,亲戚的精力时间有限,不能全方面的照顾孩子;自我监护的孩子年龄小阅历浅,自我保护意识差,能力有限,因此突发意外事件时常发生,许多幼小的生命过早的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他们还不够熟悉的世界。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意外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不能很好的与人交流,学习困难不努力,不上进······心理健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行为偏差等心理问题。

  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安全隐患趋多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据有关媒体报道:“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的“留守儿童”也时常见诸报刊。

  二﹑学习成绩滑坡,偏差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红色的“×”,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有部分“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三﹑道德意志薄弱,观念扭曲

  “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令人担忧,道德情感的缺失严重。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四﹑心理问题突出

  ﹙一﹚“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二﹚价值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加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有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的赚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赚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力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三﹚心里障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里发展上存在着更多的困惑和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渠道,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远离自己,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

  ﹙四﹚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预防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该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一﹑ 在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作为培养孩子能力的主阵地。因为家庭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单位,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是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我们要拓宽家庭教育的路径,落实家庭教育措施,奠定孩子能力的基础,为提高孩子综合素质保驾护航。

  (一)家长要转换观念,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重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沟通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 从家庭教育方面,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监护人的重视。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的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在外出务工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沟通。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更要从心理上加以疏通和引导,让孩子真正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三)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留守儿童时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 ﹙三﹚从教育体制上讲,应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

  1﹒从教职工队伍建设上,除应注重教职工的专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培养,只有将对留守儿童的关怀落实到每位教职工身上,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养得到基本的保障;

  2﹒从学校设施上,逐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设备,让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质量有基本的保障;

  3﹒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课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专门的教育管理。学校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他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惑,为留守儿童备档,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4﹒尽量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能在有老师、同伴的群体中成长,在充实课余生活的同时,为留守儿童一定程度上填补没有父母在身边所缺失的感情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能力;

  5﹒学校要每半年或一年召开有回家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

  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应关心留守儿童,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从而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保障 。

  (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五) 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六﹚ 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建立,鼓励社会多种力量参与。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我们大家都献出自己的爱心,真心,和诚心,营造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浓厚氛围,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身心不受到伤害,让留守儿童处处感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而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

  2 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4.1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