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报酬决定的基准因素和调整因素

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家报酬作了解释,从根本上增强了对企业家报酬现象的理解,大大推动了企业家报酬理论的发展。但是,这个领域仍然陷于对企业家报酬实践提供解释和指导的争论的包围之中,每一方用相同的数据和常常相同的检验方法来得出对自己观点的支持,特别地,大多数文献集中于某种单独的因素对企业家报酬的决定(影响)分析,而缺乏多重变量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只注重经济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企业家群体的特殊作用;研究中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单向性",即研究大多集中关注报酬作为因变量,用决定因素和预测变量作为自变量。这种"单向性"忽略了企业家报酬、企业家行为和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尽管国外对企业家报酬的研究已有70多年历史,并积累了大量文献,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国外很多人也对企业家报酬问题感到困惑,大公司老总的薪酬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以致于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指出,"毫无疑问肯定有一种更好的确定薪水的办法"。显然,对企业家报酬决定的研究仍然很有必要,这也是国外对此问题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所在。

  2.企业家报酬决定现象的简要分析

  在理论上,收入分配现象可以从不同的现象来考察。在现实中,来自企业行为、要素相对稀缺性、人们需求偏好以及自然、社会、政治等市场外部的各种力量,共同对收入分配起作用,并达到瞬间的分配均衡。这个瞬间的均衡状态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它同时又对以后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分配过程就是一个连续均衡的过程。并且,收入分配现象属于一种因果循环链关系。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力量,并以此为前提假设,单方向地演绎出整个分配关系,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合理地描述收入分配现象,应该以因果关系链的连续均衡思想为基础(孙洛平,1996)。对于企业家这个特殊的群体,这种思想同样适应。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这组契约中包括了企业的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人(提供资金的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劳务的企业家和工人、以及消费者和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不过,企业的契约理论主要考察的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正式契约"关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处于同其外部环境的持续的相互作用中,并通过连续不断的投入-转换--产出的循环过程,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企业外界的环境包括国家或(和)地区的文化、社会和传统习惯决定的行为规范。企业和这些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正式契约"。"非正式契约"虽无法律效用,但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影响"正式契约"的签定。因而,企业这种"契约联合体"应当包括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而在所有这些契约中,所有者和企业家之间的契约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契约 。这主要是因为所有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所有者和企业家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双方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因此而产生代理成本问题。为了降低由代理成本,引导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契约机制与监督机制。各种机制之间的作用是互补和替代的关系。报酬契约是契约机制的最重要的一种,它与其他的契约与监督机制共同构成代理成本的控制机制,并受其他非正式契约的影响。在资本雇佣劳动的条件下,一个即定的现实是,企业家的报酬是由所有者决定的。由于企业家报酬和行为之间有互动、循环的因果关系,所有者确定企业家报酬契约的目的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补偿和回报企业家的劳动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报酬契约的设置和其他控制机制共同引导企业家的行为。

  国外现有的企业家报酬决定理论是从报酬决定的不同标准来考察。这种从某个标准出发来建立相应的企业家报酬理论,对于一些现象是必要的。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从一个标准出发建立的企业家报酬理论,能够同时把握企业家报酬现象的若干最主要特征。其结果必然是各种报酬理论结论的不协调甚至冲突。理论的合理性完全包含于公理或假设前提之中。演绎方法一点也不会增加理论的合理成分,要想使得企业家报酬理论的结论站得住脚,其前提假设就应当与企业家报酬的实际具有一致性。我们认为,企业家的特殊地位和管理劳动的特殊性质导致企业家报酬的特殊性。不同国度、地区和企业中,决定报酬的表现形式虽各有差异,但内在的因素是雷同的。企业家报酬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并且是多变的(每个企业的表现形式都可能会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报酬制定的决策者--所有者行为和目标的差异,以某个标准来研究企业家报酬是无法全面地包含这些因素,必须选择新的研究角度和出发点(假设归纳的起点),从更全面的角度、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企业家报酬决定理论研究框架的重新构建的出发点正是从这里开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构建企业家报酬决定的综合分析模型就是从企业的契约特性和所有者与企业家之间委托代理关系出发,认为所有者决定企业家报酬,并通过报酬契约和其他控制机制共同引导企业家的行为,来实现企业最大利益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