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探讨 第3页
(3)亲情过剩 即过份溺爱。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管教也没有用处,从而采取娇惯溺爱,使其从小就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对社会、对家庭缺乏责任感,没有奉献意识,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据统计调查,未成年人犯罪中,属于娇生惯养的占30%。另外,还有不少家长"看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教子无方,更有甚者,有些家长纵容孩子犯罪或对犯罪的孩子大加庇护。凡此种种,其结果都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助长了孩子的违法犯罪。溺爱型教养家庭里未成年人,犯罪与不犯罪的比值(p/1-p)是其他教养方式家庭里未成年人犯罪与不犯罪比值(p/1-p)的3.98【5】
(4)家长的不良行为,为子女起着错误的引导作用。 有些家长失业待岗在荚冬成天不思进取,沉醉在麻将桌上,对子女的学业和长大不闻不问,让其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对社会现实不满,在子女眼前经常散布落后言论;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往往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有的家长挥霍浪费,无穷制地给孩子零花钱,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给其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特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5)家庭的和睦状况。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家庭中得到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从家庭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和睦的家庭中,家庭关系***,温馨,亲密无间,幸福热和,这样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长大。假如家庭关系僵化,家庭成员矛盾重重,四分五裂,成天弄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孩子得不到安静、舒适、热和的生活空间,幼小的心灵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会朝着畸型发展,变得厌世,导致心理***,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会被扭曲。这样可能由于他们的假想,而实施疯狂的敌对报复行动而产生犯罪。
2.学校因素 校园是知识的海洋,是文明的摇篮,是人才的基地。学生很多年生活在校园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思想的养育,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学校,可以说,学校对学生的长大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负有很大的责任。而目前学校治理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题目。
(1)对差生关爱不够。由于现行应试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使一些学校对差生爱护不够,缺乏关心与耐心,他们或者采取歧视、冷漠的态度,对差生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或者只是向家长"告状"了事;有的教师则态度粗暴,采取训斥、辱骂、体罚、讽刺讥讽的做法。其结果往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校与教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对学校和教师的信赖、依附心理逐渐减弱,甚至荡然无存。于是,一些差生索性破罐破摔,无所顾忌,在校内或社会上游荡,惹事生非,违法乱纪,甚至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活动;一些差生则干脆辍学,过早流进社会,混迹于不良小群体,在与有劣迹的职员交往过程中,受到同化,走上邪路。在青少年群体中,文化程度越低、学习成绩越差的人违法犯罪率越高。调查显示,95%以上的违法犯罪学生是班上成绩差的"劣等生"。【6】
(2)学校教育不力,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 很多学校把抓升学率和经济创收看作是学校的两条生命线。应试教育在不少中小学仍占主导地位,而素质教育只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理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等都是抓而不紧,有名无实。某些中学为了抓升学率,便不让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致使这些学生在家无所事事,出门惹是生非;有的学校治理疏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不正;有的违反教育原则和未成年人保***,公然或变相分快慢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老师职业道德沦丧,向学生传授腐朽思想,甚至用流氓、文盲加法盲的手段来误导和残害学生……在这种缺位教育的环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给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学生一旦受到社会上歪风邪气的影响,很轻易泥足深陷,走上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