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跟我学什么-师德论文

学生跟我学什么-师德论文
关于当前师德讨论的思考 “学生跟我学什么?”这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拷问着我们教师的灵魂,隐含着家长、社会对我们教师的无限期望!也隐含着党和人民对我们教师的高标准的要求。其实,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早已对我们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高要求——树立新时期教师的新形象!学生跟我学什么?只要我们适应新课程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时期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我们就用实践回答了这个简单而高难的问题。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一方面,极其精要的告诉我们,学生就是跟老师学“道”、学“业”的;另一方面,也极其精要的概括了教师的主要职责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品德修养,专业能力素质是教师职业极其重要的首要条件,因为,我们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工作,我们担负着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踏上三尺讲台,我们就肩负了育人的历史重任,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新时期的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教师须“学高”。学高才能为人师!教师只有不断勤奋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孜孜不倦,才能适应日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事实上,新课程改革,人类知识的日新月异,不断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学高”,只有“学高”,才能为师!

  再次,教师须“身正”。“身正”才能为人范。因此,教师要规范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教师有须爱心。爱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付出爱、植根于爱,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师要博爱,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总之,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是社会公德的先行者、践行者,是社会公德的标范。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社会生活中去践行、去习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