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目前企业改革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以及城市化的建设,征地农转非人员增多,失业人员同时逐渐上升,各种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社会竞争激烈,企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向高文化人群发展,同时无业人员低强度劳动、高收入回报的思想意识还在延续,导致了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

  一、目前就业困难的主要成因

  1、产业政策的改革导致就业困难。

  目前政府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同时部分企业由于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导致了失业人员的增多,相应就出现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现象。这些无一技之长的下岗人员,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肯做,成了社会上的游手好闲一族,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不适应新的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部分人文化程度低、技能差导致他们就业困难。

  2、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需求导致就业困难。

  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高科技的不断运用,设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导致了企业用人岗位的减少,从而降低了失业人员的就业机率。目前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例如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北京汇源饮料食品有限集团成都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30万余平方米,而员工人数才250余人。又如东泰真空镀膜工程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而员工人数才40人。通过以上的例证反映出现在企业正逐渐利用高科技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3、劳动力文化技能导致就业困难。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征地拆迁安置逐渐增多,农转非人员日益庞大,就业也就是他们的首要问题。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办事处接龙社区,以前该社区一片农田,现在由农田变成了城区,随着开发建设的可喜成就,但农转非人员的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现。据资料统计,该社区范围内现征地后农转非人员达4000余人,他们有极少部分统一安置到征地单位工作,大多数现在由农民转为居民,拿了一笔补偿费,由于他们一是就业观念陈旧,不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一代的征地劳动力,不愿接受“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就业都是就业的新观念”, 90% 以上的人员还是一味的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期待劳动部门安置。二是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普遍偏低,高中毕业或中专技校毕业的不到 10% ,难以适应用人单位要求,难以成为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人。三是择业标准不现实,脱离自身素质实际,盲目追求高薪酬职位,导致“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现象发生。四是就业愿望不够强烈,部分征地劳动力不从长计议,坐吃征地补偿费,看不起较低薪酬的服务性工作,尤其是对家政服务行业存有偏见。五是上进心不够强,部分征地劳动力不思进取,不愿参加培训进行智力投资,一味地抱怨用人单位用人标准高。五是“4050 ”型征地劳动力由于年纪大,文化低,体力下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达到70%以上,还有部分劳动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城镇下岗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女40岁、男50岁之间,8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他们都没有经过技能培训,没有一技之长,就业选择面窄,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

  4、就业观念未转变导致就业困难。

  下岗职工就业观念陈旧,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养成了“国老大”的虚荣心理,有的宁愿在单位拿生活费或享受国家对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出去从事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搞家政、搞营销等服务性工作,出现了 “有人没上岗”和“有岗没人上”的“怪圈”,这些工作岗位被进城农民工所占领,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再就业。同时,下岗职工都存在不愿外出打工的心理。失业人员在求职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一来他们缺少就业信息,找工作显得非常盲目;二是缺乏技术,做些体力活,而且工资不高。有的农民及农转非人员以前在家种地,需要的就是掌握农业技术,而现在在城市中,农业技术就用得很少了。如果进工厂,做的都是手工活,比如钳工、车工等,要是有一技之长,那样很快就能够上手,而且工资不低。因此,想出去务工的农民必须转变观念,出去打工之前必须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这样走到哪里,心里才有底。其实用工单位提供的岗位不在少数,但是一般单位都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要求员工的素质也高,像车工、钳工这些工作,一个月1000多元,可好多求职人员都不会该技术,但是很多岗位如搬运工、勤杂工等简单岗位不仅累,工资也低。好多都放弃了这种就业机会,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如机械电子、饮食服务等都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如愿,现在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出去找工作,就业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嫌工资低也是难上岗,如社区一名求职人员一个月已经四次去就业局求职,每次给她找了工作,但是每次去上班都是最多上得了几天班,就不干了,都是嫌工资太低,给她找了一个技术工,工资还比较高,但是她又干不下来。她工资要求实在太高,好的单位她又没技术,做不下来,一般工资较低的单位她又看不上,达不到她的要求,所以到现在她还没有找上工作。像她这样的情况比较多,他们在城市里打工,对工资要求比较高,而且没什么专业技术,所以很难找到工作。

  5、目前特殊的人才需求导致就业困难。

  在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与此相反,中专、高职、职高学生在就业时却相当吃香,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60%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中专职高学生供不应求,其实就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上是社会人才结构失横。通常而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呈金字塔形状的,通俗地说,就是对初级人才的需求数量要高于中级人才,对中级人才的需求数量要高于高级人才。如果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那么必然会出现结构性就业不均衡现象,及出现部分就业难,部分极抢手。然而,在我国,虽然中职人才供不应求,但大多数人仍然不愿意去读中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传统习惯中对“成才”的认识。多数学生家长认为,只有送子女上大学,当国家公务员或当白领才算是人才,否则就是“读书无用”。在这种观念的诱导下,对于看中“面子”的国人来说,读中职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长期存在着“重学轻技”的思想。在一些人看来,技术工人再高级,仍然是“工人”不是“干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传统观念在中国仍然有市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高学历等于高能力”等观念仍坚不可摧。就业冷热不均,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实质上体现的是我国人才结构发展的不均衡。

  6、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导致就业困难。

  由于缺乏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部分劳动生产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劳动部门开办的劳动力中心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办公场所面积窄,没有交易大厅,没有发挥出市场主导作用;二是民办职业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规模小,在群众中诚信度低,没有形成市场;三是信息不畅,就业渠道不通。由于缺乏以劳动部门开办的有形的劳动力市场,对用工单位招用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其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监控。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得不到劳动部门的有效监督,欺骗求职者的行为时有发生,使广大求职者对中介机构心存芥蒂,不敢相信,导致就业和信息脱节,渠道不畅。

  7、用人单位招工要求高。

  龙泉驿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主要企业是政府招商搬迁企业,政府优惠力度大、政策倾向性较强。招用人员往往是年轻员工,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文化程度在高、中专以上。这给年龄较大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者挂了一张“免进牌”,导致这些就业群体的就业岗位少、就业难度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主要是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用人单位对劳动力选择的余地大,导致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这种不平衡的结果是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利益,如要求劳动者交押金、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拖欠劳动者工资等,影响了劳动者的就业积极性。劳动部门虽然对此进行了查处,但涉及面广、执法程序复杂,时效长、劳动执法人员少和经费不足等,其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8.是下岗失业人员择业面窄。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下岗失业人员(像几家国营糖厂和粮食系统的下岗工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从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看,全县新增就业岗位不多,个体私营经济和服务发展缓慢,劳动力市场就业面狭小。加之主观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长期的统分统配使相当一部分人的自我发展意识缺乏,甚至是安于现状。

  9,是促进再就业的手段少,政策落实不够,机制无活力。

  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健全,就业服务机构缺乏相互衔接协调,劳动信息无法共享,提供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职业培训不能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

  10,是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

  目前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成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除社会保障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外,还有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针对失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区政府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投入,加快建设永定区能发挥主导作用的劳动力中心市场,将经过批准的民办中介机构正确引导进入市场,形成一个以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介机构为主导,民办职业中介机构为辅的有形市场,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具体来讲,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骗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2、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

  区政府要组织实施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免费培训和加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免费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培训要选择市场需求较大,工资收入较多的技术工种。在培训的费用上采取个人出一点,财政补一点,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就业收入。

  3、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用工单位更新用工观念,用真情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对于一些技术性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可以让下岗失业人员竞聘。二是教育他们认识到下岗的现实虽然残酷,但在再就业的道路上也充满机遇,引导他们“放下架子,抹下面子”,适应市场就业的要求,实现劳动者再就业。

  4、开拓社区就业市场。

  一是针对下岗失业职工的特点,努力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把深入开展再就业工程的重点放在开发社区服务上。以自产自救基地为载体,创办生产自救型的劳务企业,如“帮扶公司”、“家政服务公司”、“钟点服务公司”等。二是转变服务观念,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零散服务转变为规模服务。以上门服务、直接服务、点上服务、面上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服务,形成家庭服务超市。三是结合永定区实际,发展家庭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家庭旅行社、工艺小商品、玩具、民族手工纺织、编织等家庭工业经济。社区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能够使下岗失业职工更多更快地实现再就业,为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5、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扩大就业门路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强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对那些发布虚假信息、与用人单位合伙对求职者“带笼子”、乱收费等坑害求职者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三是加强劳动执法队伍建设,使劳动监察队伍真正成为劳动者的“保护神”,增加劳动者就业的信心

  6、分类安置下岗职工,重点扶持就业特困群体

  在对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找准不同群体的就业“瓶颈”,重点扶持就业特困群众。

  7、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特困群体进行保护性安置

  针对特困群体再就业难的实际,政府应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大力发展公益性劳动组织,安排就业特困人员,在社区从事保治、保绿、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保安、保养等涉及市民公共利益的劳动,帮助他们实现“接保险”、“保生活”。给予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和保障人员工资的发放等有关待遇。

  8、多方筹集促进就业资金,加大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投入

  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应根据我县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努力筹措资金投入促进就业工作。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要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就业投入的多渠道并保证实效。

  9、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

  在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重点是完善服务,建立职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保障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公共职业介绍的主导作用。要搭建起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民办、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劳动力中介体系。大量培养和充实公共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人员队伍,拓展职业指导范围。全面加强职业信息工作。大力培养和发展信息员队伍,完善信息采集、流通、分析的制度和机制,构建通畅的信息网络,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10、加强人力资源基地建设,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化步伐

  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积极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合理有序流动,加大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劳务输出的力度。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实行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2期

  2、马轶民 国有企业改革与失业、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 1997年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