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剧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指数

县级剧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指数
三年多来,和全团演职员骈手抵足,走乡镇、进屋场,上北京、下南昌;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文艺大潮中身体力行、奋力实践,为剧团的发展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经验。我觉得:每一个县级剧团都有它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指数越高,则该剧团的生存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那么,什么是一个县级剧团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呢?我认为:其一是有剧团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二是有一出或多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三是有一支立志献身戏剧的演职员队伍。打个通俗的比方:一个县级剧团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就象一个女子所俱有的优秀品格那样,应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就是说,既能够在专业性很强的省级和国家级的演出里斩将夺旗、争得奖项;又能够下得去基层农村,为喜爱戏曲的广大农民观众服务。

  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做出论述。

  一、剧团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的首要特点

  长时期以来,我们大余县采茶剧团紧紧围绕“代表先进文化所要求的”、颂扬主流戏曲艺术为指导思想;以张扬本团的艺术个性为目标;注重在舞台实践中体现综合、全面、继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办团宗旨;在探索里求发展,在开拓中谋生存,立足基层、扎根农村;在农村里求生存,在城市里求发展;在基层里练队伍,在大赛中夺大奖;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客家文化为母体、以艺术创新为手段,以立足基层、扎根农村为根本,运用采茶戏、小品、歌曲、舞蹈、说唱等一系列艺术表演形式,在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为大余县采茶剧团的生存壮大,探索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积累了艺术创新的好经验。

  一个剧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这个剧团的名片,每个剧团都有各自的名片;上面彰显着该剧团的艺术特色、名角风范、拿手剧目等等。这种名片,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上级领导部门颁发赋予的,它是该剧团在长时期的艺术创作和积累中逐步形成的;是剧团的全体演职员心血凝聚之所在;是一各剧团的主要领导者在践行因地制宜的艺术发展观的脚印之所在。

  手握一张好的名片,就象一个女子具备了优秀的品格,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手握一张好的名片,就象步入了艺术的快车道,能够让你在表现主流戏曲艺术的旅途中渐行渐远;手握一张好的名片,能够确保剧团的市场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要真正打造好一个剧团的名片,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对我们大余县采茶剧团来说,“客家山歌”就是我们要精心打造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的突破口;就是说,准备拿“客家山歌”作为我们剧团的名片,于是,就有了客家山歌“山人行”演唱组合的诞生。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团在大余县文化局的鼎力支持下,在有关专业部门的积极指导下,首先对一些经典的客家山歌进行再创作,然后从剧团挑出即精通管乐、弹拨乐和键盘乐、又在声乐方面有所建树的艺术骨干,构成了“山人行”乐队演唱组合并进行了舞台实践。

  其次,我们要求山人行组合在音乐和演奏形式上进行创新。从山歌的音律上开始做文章,在传统的客家山歌中揉进摇滚、电声等现代音乐元素,用现代概念、现代配器方法,把客家山歌音乐创作成二声部、三声部重唱曲,运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混合演奏,自弹自唱;以民族加通俗的“民通”唱法来演绎客家歌谣,大大提升了歌曲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在舞台演出实践中,在受到中、老年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青年朋友的追捧和欢迎。

  2003年我团山人行表演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在赣州市首届“弘扬苏区精神,兴我美好赣州”电视卡拉ok大奖赛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2005年我团山人行参加“赣粤闽桂浙”五省客家歌手大赛上,获得专业组唯一的一等奖;在2006年泛珠三角区优秀客家歌手邀请赛中等比赛中,我团改编和创作的、由山人行组合演绎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落雨吾要落介大》、《打支山歌过横排》等一批客家山歌,先后捧回了六个金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山人行”演唱组合的表演,已经成为我们大余县采茶剧团的一张独具特色的艺术名片;也正是这张艺术名片,给我们的主流戏曲艺术赋予了更多的市场化指数。

  二、有一批观众喜爱剧目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的重要特征

  戏曲艺术的行为特征是传承与创作。大余县采茶剧团在精心打造好艺术名片的同时,倾全力改编和创作优秀采茶戏曲剧目,并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注意考量以下几种戏曲的艺术指标。

  首先,是在戏曲创作中注重人性光辉的描写与刻画。众所周知,人性乃人之常情与理性;人性之美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张扬人性特征是戏曲的使命和责任。戏曲艺术的本质是在为广大观众制造精神愉悦的同时,为人性创造精神家园,以求达到对人性表达悲悯情怀、对人性进行抚慰、营造人性光辉之目的。我团新打造的现代采茶剧目《廖支书审猪》便是具备了刻画人性光辉的特点。支部书记廖进才十分疼爱自己的妻子王彩凤,疼爱就有谦让,这就形成了人们俗话说的“怕老婆。”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党支部书记,看到自己家虽说富裕了,但村里还有许多乡亲生活没有达到小康的水平,心里十分着急。正好,家里的一窝良种猪仔要出窝了,于是,廖支书便悄悄地领着村里的妇娘们来自家家里偷猪仔。猪仔偷了,老婆回来没法交差了,七想八想,就弄出来个审猪。说是审猪,其实是把家里的良种母猪的来历以及自家致富的过程叙述了一遍,结果呢?妻子也从廖支书的叙述中回想致富路上政府的关怀和乡亲们的帮助,在给猪仔们注射了疫苗之后,将一窝小猪仔分别送给了乡亲们,通过该剧,我们把一个一心为乡亲们服务、但又有些怕老婆的村党支部书记的人性光辉,农村基层党员的争先创优思想,用喜剧生动的舞台表演形式展现出来,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是在戏曲创作中注重对诗情画意的营造。戏曲之美,美在诗意;要在戏曲艺术中突显美的氛围,其实就是强调对诗情画意的营造。

  众所周知,戏曲有剧诗的别称。诗意是戏曲的审美核心;诗意不仅是戏剧结构、节奏韵味、唱腔说词的审美核心,它还是戏曲舞台艺术的审美核心。因为诗意本身即涵盖了舞台艺术的全方位,舞台呈现过程中的表演、音乐、舞美等等,都受制于诗意的美学核心的制约。仅以我团创作的现代歌舞剧《金边瑞香》为例。《金边瑞香》是我团前两年创作排演的剧目。该剧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叙述花农在致富道路上的曲折经历。可以说,就主题,一度呈现和二度呈现来说,最值得称道的是对全剧诗意氛围的营造,一来,全剧没有把重点放在激烈冲突的营造上,而是用细腻的手法,刻画出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动态,为诗意的营造创造了前题条件;二来,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为诗意服务。舞台呈现上,金边瑞香以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呈现,当灵动的金边瑞香们和挑战困难后的主人们一起载歌载舞时,一种美的诗韵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弥漫于舞台之上,给人一种美的陶冶和享受;三来,对人物的唱腔说词进行诗化的打磨,既考虑到词腔的韵律感,又兼顾到词腔的诗化,使全剧的各个方面都为诗意的营造服务。

  第三,是在戏曲创作中力求文学性和舞台性的统一。戏曲艺术兼具文学性和舞台性,是文学思维和舞台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戏曲的文学性,体现在文学剧本之中;戏曲的舞台性,体现在戏曲舞台的呈现之中。戏曲的文学性以舞台性来呈现;戏曲的舞台性以文学性来作依托;戏曲艺术的生命在于文学性和舞台性的和谐统一,戏曲的文学构成最终要物化为舞台呈现,才能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

  在以我团创作排演的剧目《村长家的妇娘们》为例。该剧是一出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任务剧,说的是,村长的妇娘子,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平稳幸福,请来小姑和姊妹,嘻嘻哈哈,真真假假,在村长家门口上演了一出村务公开模拟质询会的小喜剧,让丈夫从中受到反腐倡廉教育。坦率地说,剧本出来后,文学水准上是很不错的,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语言文字,都体现了较强的文学性;但是,就这么排起来演出,难免会显得缺乏口语化,用观众的话来说,就是少了点子味道。于是,我们在二度创作中,对人物的出场顺序、对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对舞台喜剧效果的发掘等方面调整,使全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基本上实现了和谐统一,《村》剧也因此获得了第八届玉茗花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及被选进入中国剧院为中央领导人献演的巨大成功。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另外还有象《夫妻漫谈猪、沼、果》《半枫荷》《长龙宴.斗年酒》等剧目,都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尝试。除此之外,我团在对一些传统剧目的改编上也注重了对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的兼顾,如《钓拐》《补皮鞋》等等。我认为;一个剧团的保留剧目能够达到以上特点的话,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专家首肯、领导满意、观众喜爱,这也是主流戏曲艺术市场化指数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三、有一支优秀的演职员队伍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的完美体现

  戏曲是一项综合艺术;戏曲艺术需要一批坚持不渝、至死不悔的艺术工作者为之拼搏、为之奋斗;尤其是在戏曲艺术不景气、且日益被边沿化的今天,要传承民族的瑰宝——戏曲艺术,这种精神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许多工作。

  首先是重视创作和演出两支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戏曲艺术要振兴、要发展,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加强人才培养,我团采取各种渠道,不断选拔人才到中国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院校进行深造学习;送出去的同时,还把上级院团及本县老艺术家请进来,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养戏曲艺术骨干群体。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涌现出张强、蓝海珍、刘华、付小花、龚艳等一批文艺新秀,他们已经成为大余县采茶剧团的中坚力量;其中,张强参与市采茶歌舞剧院的剧目《换亲》的演出,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新人奖;张强导演的采茶戏《村长家的妇娘们》获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导演一等奖,付小花、龚艳获赣州市09年青年演员戏剧调演一等奖。另外,大余县采茶剧团还向陆续向赣南采茶歌舞剧院输送了象谢礼、魏志敏等这样的优秀人才。

  其次是通过各种渠道,抓优秀剧本创作。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了一个好的剧本,就能够为剧团排演好戏奠定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我们在调动本县演职人员创作积极性的同时,重视发挥文艺界人士的作用,形成了由裴绍行、周小庆、周水生、梁汝球等本市、本县知名艺术家组成的“黄金搭档”。他们通过艺术创新和升华,打造独具大余特色的文化品牌,创作了一大批在国家、省、市频频捧回大奖的艺术精品; 同时,根据需要,我们还与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他们为我团创作的很多剧目,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三是注重拓展演出领域,培育戏曲观众。在市场经济不断冲击计划经济、戏曲艺术不断被边沿化的今天,要想使剧团常兴不败,要想使剧团既能在艺术殿堂里斩将夺旗,要想让全团的演职员工生活得宽裕,就必须把牢固占据演出市场,并将这一项工作作为主要的生存法则来对待。由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扶持,才有了“政府出钱、剧团出力、农民看戏”这样的江西省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戏曲演出市场,在这一方面,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常年开着文化部、财政部赠送给我团的流动舞台车,深入到本县农村的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群众演出;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性的送戏进校,送戏进厂,送戏进镇;送戏进部队,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演出中,我们大胆推出新人新角,让他们担纲主演。既增加了演职员的艺术实践,又为剧团拓展了市场视角。

  综上所述,一个剧团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付自如,就必须具备以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指数又体现在看似庸常、看似普通的艺术活动中。请不要轻看了这些看似庸常、看似普通的艺术活动,它们才是构建剧团艺术风格、创排优秀保留剧目乃至培育为戏曲艺术人才队伍必不可少的过程。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