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设计的一般思维过程,当然首先是从整体上考虑一个特定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教,怎么学。接着就是依次考虑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细节。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时候思维的闪光首先出现在教学内容的某个点上,出现在某个教学步骤、教学细节上,而后以此带动整个教学设计。从构思整个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教学的教学框架的层次上,可以展开语文教师想像力的因素很多:目标、怎样达成目标、重点难点、怎样突破重点难点、讲授还是自读为主、从其他学科可以借鉴些什么……从构思好了的教学框架内的教学环节、步骤、细节等的层次,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想像力,如可以简化或略去某些环节、步骤,可考虑变换某些环节、步骤的位置,一些必需的环节和步骤能不能出新和变化……
总之,我们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凭借自己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激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使教学设计新颖、巧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而达到语文教学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提高的目的。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高级教学形态。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的最明显体现则体现在教学设计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我们还要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要用动态的语言激活课程中的静态资源,让活化了的作者的生命气息进人学生的心灵深处,让飞扬着的作者的灵性在教师艺术地引导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觉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这才真正达到了训练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所谓教学的程序化、教学方式的模式化,就会忽视学生的灵性,窒息教学资源的生命力。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呢?
首先,课堂语言要“活”。要使课堂语言“活”起来,教师的情感投人和哲理注人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教师,其语言必定是或如长河激浪,奔腾千里;或如高山之瀑,飞流直下。要么是淋漓尽致的挥洒,要么是绘形绘色的描摹,要么是鞭辟人里的揭示,要么是妙趣横生的演绎。如果是绘景,如在眼前;如果是传声,如在耳边;如果是抒情,应是欣然忘其形,陶然似已醉;如果是叙事,应是举手投足,皆成文章,一颦一笑,尽在不言;如果是阐理,则应是益人智慧,发人深省。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学语言达到了这样“鲜活”的境界,课堂又怎会不轻松、活跃,极富艺术性呢?
其次,文本解析要“美”。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让学生去发现语文的美,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寻找美。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人作品特定的情境中去,牢牢抓住人物的刻画、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一切传送审美情感的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如果说以上所说束于理论高度,且多是受到客观因素限制而并不易操作,那么作为一名哪怕是资质一般的语文教师,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一颗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诚心,将教育真正看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或谋生的手段、赚钱的工具,那他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的创新也是完全可以达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目的。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统筹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因素,为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内容,或者一节课,进行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思路的构建并对其中大小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细节进行构思、设定。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意义在于,它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朝着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设计,由于它不循常规,不落俗套,经常在变化中求新颖,求效率,因此,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好地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可惜有的老师对此认识不够,认为内容决定形式,设计、方法只是形式而已,内容才是根本。认为教学内容有那么多项目,设计来设计去,无非就是那些教学环节,写作背景总要讲的,主题思想总是不能丢掉的,放在前面是讲,放在后面也是讲,何必去动这样的脑筋;至于教学方法,怎么安排运用也就那么几种,还能有什么花样。这就大错特错了。
要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不妨按照以下要求来操作。
一是目标要明确。每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内容都应该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来确定的话,那么,在形式方面的教学目标则需要一个通盘安排,统筹考虑。因为一个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和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在语文课中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序列,但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自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序列”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是讲求实效。讲求实效,讲求学生的接受效果,是评价教学设计优劣、高下、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讲究教学设计的出新、创意,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更有兴趣、更轻松,这是我们讲究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有些老师认为讲究教学设计就是要设计得课堂上很热闹,很出彩,于是搞花架子,追求表面的热闹。为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设置不必要的教学步骤,为表明课堂上有双边活动而非常牵强地组织学生发言、讨论,为演绎自己所谓的教学思想而叠床架屋等。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带有明显表演性质的华而不实之举。
三是扬长,就是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发挥语文教师的长处,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圆满成功。一个语文教师,作为个体,在知识、能力、性格、特长等方面总是有长有短。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考虑内充分发扬教师之所长,而避教师之短。
四是追求新颖,指教学设计不要老是一个面孔,不要不管教学内容等的差异,因循一个模式,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这应该是教学设计中最主要和重要的要求。如果说,一般的、平庸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是依靠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套路,少有变化,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设计上则非常讲究创意,非常注意教学设计的新颖、巧妙,非常注重以变化的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功用。说到新颖,就必须说到教学模式。因为所谓新颖,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教学模式是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某种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程序和教学手段、方法的一种抽象。经较长时间的使用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比较稳固的教学框架、结构、程序和教学方法。通俗地说,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的固定套路。应该承认,广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需要课堂教学模式,但同时,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不管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情况、不分场合、不讲实效、一成不变的使用,那样就成了“模式化”,也就是僵化了。讲究教学设计的新颖,就是要不因循模式,不落俗套,打破一成不变、讲话呆板的模式化的禁锢,就是要非常有想像里地去创新、去变化。写文章有倒叙、插叙,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是也可以来一点倒叙、插叙?如有的语文教师设计《背影》,开篇就直奔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样使学生对背影的描写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设计上,我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在教学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就以作家姜戎《狼图腾》中的一句话“所有人的祖先都是猎人,猎人是人类在这世界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也是扮演时间最长的一个角色”作为背景,展示在屏幕上,接着以我的深情的故事讲述——其实就是课文中间部分作为猎人的“我”的回忆为引子,然后再来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作者关于狼嗥的思考以及深层思考,组成“猎人的故事——哲人的思考——哲人的故事——智慧的启示”自成体系的清晰序列。这样一来,我也无意中利用了“首因效应”,让学生对“我”对狼嗥有着哲人眼光的思考有了深刻印象,同时自己也不至于在心理上造成突兀的感觉,因为我们知道他有了那次刻骨铭心的猎杀狼的经历了。而作者和背景介绍就非常巧妙地插在了“哲人的故事”中了。关于作者和介绍,我视不同情况而取舍或设计程序。对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可在课始或课中,而不影响课文内容的理解的就只需在课末作为一个资料补充一下,也算是针对文学常识的考试吧,也有的根本不需要介绍。有时也可以用找课文茬子的方法来教学。我教学刘征的《庄周买水》时,面对那么多对本文的赞誉,我偏偏站在了对立面,从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滋养角度谈我无法接受刘征的《庄周买水》。当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亮出我的态度,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绝大多数是从写作特色或技巧方面对它大唱赞歌的,对此我都予以肯定,从写法上来看的确值得借鉴,但也有些说不好的。这样变成了一堂激烈的辩论赛,同学们各抒己见,热情高涨。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竟然与我不谋而合。我见时机来了,就激情满怀地读起我事先准备好的对本文的评论稿,其实已变成了演讲稿。听得同学们掌声阵阵。是啊,谁能说不是这样呢?那位与我心灵相通的同学,竟然情不自禁地跑上来,紧紧握着我的手——若不是在中国,我想我应该给他一个拥抱的。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