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恋爱与婚姻三者之间在现代婚恋观中的关系

爱情恋爱与婚姻三者之间在现代婚恋观中的关系
——从《伤逝》《倾城之恋》出发看现代婚恋观

  爱情、恋爱、婚姻三者,始终是人类世界进化的催化剂,亦可说是男女世界和谐的推动力。单从男女两性个体出发,成长的过程必会受到爱情、恋爱、婚姻(也许现实未成功但思想中还是有婚姻构建的理想)三者的交错洗礼,究其原因,可大致总结出主要的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角度简述“爱”的基因。人类虽然拥有复杂而高级的思想,但却和世界上其他物种一样,对异性的相吸、相恋、相依,有着共同的追求。(我们暂且不论性错乱现象,一是自古存在这种现象,但始终不是两性世界的主流话题,二是此时的话题仅局限在男女二性。)“爱”的产生过程:苯氨基丙酸是一种令人相爱的化学物质,一男一女走在一起的时候,身体上会产生一种激素,苯氨基丙酸就会增加分泌,让我们情绪高涨,产生一种喜悦的感觉。当浓度不断增加,两人同时受到这种激素的影响,感情就会变得最浓,这种状态和关系,便可定义为——爱。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构成角度,“爱”是其构成的一支主要主流——连接两性和谐,构建和谐团体,进而传承多样文化,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此时,爱情、恋爱、婚姻三者同化为一体,是一种意识转化为实践的众多因素的交集。

  至于现代婚恋观,也许可以理解为作为割离旧社会大步迈向新时代的五四运动所宣扬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类观点,但具体是什么样的,恐怕得不到具体如“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种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套路而得出的清晰轮廓。泛泛而论,现代婚恋观大抵是有别于封建礼教中三从四德的妇人观以及指腹为婚的家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长制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男女关系。婚恋观,只是一种思想意识,一种模糊的思想状态,就事论事因人而异罢了。

  有人说,爱情是恋爱与婚姻的交集,恋爱是爱情在为走向婚姻前的萌芽,婚姻则是爱情走向平缓的结果;有人干脆指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亦有人表示,恋爱的下一阶段大可不必走向婚姻。孰是孰非,还待个人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去体会,至于结论,恐怕也是一个人类未解之谜。

  但,依托《伤逝》《倾城之恋》这两部文章构建的现有的范围内,爱情、恋爱、婚姻三者呈现的是怎样的关系?从两部文学作品中又能看出怎样的现代婚恋观?于此对于现实中的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脱离《伤逝》《倾城之恋》的文风,在脑中描绘出两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子君与涓生的短暂而痛苦的爱情,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惊世结合。(为何使用“惊世”,因为二人于乱世的相遇既非偶然,于乱的世结合亦非必然,这样才能与文题“倾城”遥相呼应。)

  思索两个不同的故事,从三个角度浅论爱情、恋爱、婚恋三者的关系:作者性别角度、注重与时代相连接以及故事里的男女关系。

  作者性别

  写《伤逝》的是鲁迅,男;写《倾城之恋》的是张爱玲,女。由一个男人出发写的婚恋故事与女人写的婚恋故事,出发点不同,驻足点也势必不同,从而导致读者对现代婚恋观这一角度的认识也走向了两个极端——男人的世界,女人的世界。

  鲁迅借由涓生从男性角度出发,勾勒了一段短暂、痛苦、悔恨交织的感情经历,呈现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感情破灭的悲惨悔恨过程。突出的是两人本身的思想弱点:在现实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两人的个性解放就可以长久平稳度过。文中“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两人在平淡的感情生活中度过了一段日子,无知地认为这便是爱情,这便是人生。但是生活不会轻易让他们如此安分下去:由涓生失业导致的二人面临生活成本拮据这一无法挽回的现实,主人公涓生即刻清醒了过来,“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新道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我想,生活的道路还很多,我也还没有忘却翅子的煽动”“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去,因为我还活着”“我活着,我总得想着新的生路跨出去”...文中反复强调涓生的被棒喝的觉醒,从侧面做鲜明对比的则是子君在这段感情中的地位。起先即是无知地大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开始了大胆、热烈、纯真的爱情,自我感觉是脱了往日束缚,奔向了自由。那句话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样的,连她自己都不明白。现实是,二人生活并没有走向自己幻想那般模样,换来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恋爱的激情也逐渐褪色,两人逐渐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此时的婚姻与旧时代的婚姻生活别无二致。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