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IC产业现状 第2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是现有IC设计人才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是国内外市场对IC设计人才尤其是合格的IC设计师的大量需求。目前中国每年从IC设计和微电子专业毕业的高学历的硕士生只有数百人。中国现有400多所高校设置了计算机系,新近又特批了51所商业化运做的软件学院。但这些软件学院和计算机系培养的是程序员。中国目前只有十来所大学能够培养IC设计专业的学生。因此IC设计专业人才处于极其供不应求的状态。可以这样说,这是因为我国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足够的IC设计人才。

  到2010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将占世界总需求量的6%,位居全球第四。未来几年内中国芯片生产有望每年以42%的速度递增,这大大高于全球10%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IC设计前景广阔。身份证IC卡的正式应用,将是十亿计的数量,百亿计的销售额,此外读卡机及其系统将有成倍的产值。2002年全国的IC设计单位已达到了240家,根据北京市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建设规划,到2010年,北京市要逐步建成20条左右大规模高水平的芯片生产线,200家高水平的IC专业设计公司。据预测,北京市IC产业将超过2000亿元。巨大的商机也同时带来了市场对IC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前景。

  三、未来发展趋势:

  连续几年的调查,我们发现IC设计公司提供全系统设计服务的比例逐年攀升,今年已超过5成。“这主要是由于IC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双重压力。”国芯总经理柳荆生指出,一是利润压力,必须要求压缩产业链,节约各个环节费用,芯片设计公司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假如能为厂家和用户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为下游厂家节约资源投入,将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IC设计自身技术发展的压力,IC设计已进入SoC时代,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将决定SoC芯片产品的市场成败,因而除了芯片设计外,系统方案设计服务已经成为IC设计公司的重点工作。

  随着中国IC公司在数字芯片设计能力不断走强,现在从事主控SoC设计的企业越来越多,多功能芯片设计对公司的系统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事主控芯片SoC的公司一定要做系统设计,否则无法了解用户的需求。”瑞芯的谢青山指出,系统和芯片同时开发,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产品,快速面市。“全系统设计服务不仅帮助缩短产品周期,还可为IC增值。”谱瑞集成电路市场副总裁曲经武补充道。

  目前一个IC公司的研发团队中,系统方案(软件)开发占据很大一部分,软件开发的人员配备比例远高于芯片硬件设计人员。对于主控芯片研发企业,更是如此。随着SoC设计复杂度不断增加,软件设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IC设计公司里从事系统方案(软件)的人员比例也会不断加大。“芯片设计与系统(软件)设计比例起初是1:3,现在基本上是1:6,我们预计未来2~3年会达到1:10”,谢青山表示。

  在近年来中国IC设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以市场为导向,具有竞争活力的公司,他们已经在一些产品领域活的突破,例如,多媒体播放器、数字电视、FM、蓝牙、USB等。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正在积蓄力量,预备向核心领地,如手机、上网本等领域发起冲击。在发展核心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用。未来2~3年,智能手机、3G、数字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终端等领域都将是本土IC公司的创新突破点。

  数字电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模拟手机电视也开始广受关注,吸引多家芯片厂商加盟,除了上海泰景,据悉,瑞芯微,锐迪科,创毅视讯,澜起科技也在积极研发相关产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模拟手机电视也将成为热点。此外,本土IC厂商在支持CMMB及模拟电视的双模产品方面可有发挥。

  3G带动手机向多媒体转变,对无线互联、音频、视频、图像的处理功能的需求增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容量巨大,对芯片方案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这将给本土IC设计公司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随着经济衰退蔓延到全世界,消费者在消费电子上的花费可能会降低。与此同时,这样的市场环境对我们客户的带来了价格压力和创造需求的要求,每一代新产品的开发成本都会提高到2.5倍。因此,IC设计公司需要有解决方案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延期成本以及失败成本问题。

  虽然全球电子产业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国内的IC设计公司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整体而言,中国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所受影响相对较轻,国内的整体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电子和半导体产业也还处在成长之中。中国政府也在推动经济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主导,这将极大推动国内电子产品的消费,例如家电下乡计划,节能产品补贴计划等。

  许多跨国公司正在考虑把设计和制造部门从欧美转移到中国来,在某些公司的调整中,全球的紧缩并不包括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土公司将面临更多家门口的全球化挑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客户不仅仅是寻找一种出色的技术,他们需要的是让他们的整个设计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以及端到端的企业解决方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