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庶吉士之受重视的原因 第2页

  翰林官之受重视在于其前途远大,升迁迅速。自天顺二年,内阁首府李贤奏称翰林纂修专选进士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馀人,由翰林者十九。”[13]所以说,进士之选为庶吉士,就为以后的仕途升迁打下了基石。首先,成为庶吉士已经意味着有了进入内阁资历;其次,作为易获殊荣、多谥“文”的礼部堂上官,必须要求为翰林出身,那非三鼎甲和庶吉士出身不可。这些要求都使庶吉士的任官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其在任职上较之其他进士的优越性。

  在明代,出任科道官是为士人所向往的。这是因为明代对科道官前途广阔,一方面在于科道官本身权重迁速,另一方面明代科道官弹劾权贵往往成为其晋升的资本,因而能够出任科道官实际上一种殊荣。例如,明代的科道官员规定“新科进士皆不得与”,“御史必试职一年始实授,唯庶吉士否。”[14]笔者曾对抗倭重臣胡宗宪做过研究,他在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因在余姚县任上政绩突出而擢为试御史,次年六月才转为实授,巡按宣大。巡按为御史外职,虽品秩仅为正七品,但权力却很大。“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15]六科给事中和御史一样,也是位卑而权重,虽仅为从七品,但“凡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廷鞫,六掌科皆预焉。”[16]所以说,在明代能够出任科道官乃是士人的一大幸事。

  终上所述,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在生活待遇以及日后的仕途都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因而备受广大士子的重视,庶吉士制度也成为有明一代极为重要的制度。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黄佐:《翰林记》,卷三《庶吉士铨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3] 黄佐:《翰林记》,卷四《文华堂肄业》。

  [4] 黄佐:《翰林记》,卷四《文华堂肄业》。

  [5]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一。

  [6]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7]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8]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二》。

  [9]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0] 黄佐:《翰林记》,卷四《文华堂肄业》。

  [11]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庶常授州县》,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庶常授州县》。

  [13]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4]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一,《选举三》。

  [15]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二》。

  [16] 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三》。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