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思想的论文 第3页

关于孔子思想的论文 第3页
  3、从哲学伦理看孔子“仁”的观念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文化,中国哲学是以儒家思辩为主题的哲学,儒家思辩是以孔子的“仁”观念为核心的。所以,孔子的“仁”观念是一种哲学伦理。哲学的问题,是关于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认的问题、伦理的问题是关于人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的问题,所以,儒家的哲学伦理主要涉及这样2个层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为人生观问题,一是人与天的关系,是为宇宙观的问题。这种人生观和宇宙观的最好阐发就是子思的《中庸》。

  儒家的人生哲理是“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处乎。”在儒家看来,中庸之道是定理正道,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永居其中。这是儒家的人生哲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道理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是,不能把儒家的中庸人生哲理简单地理解成就此而已,因为儒家中庸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把我们引向了宇宙观的问题。

  谈到天人关系,首先要说明天在儒学中的地位。儒家的天既指至上神,也指自然界。天对人的决定意义有4个层面:一是说天赋予人以德性,即所谓“天生德于予”;二是说天赋予皇权,国为帝王是“天之子”;三是说天决定人的命运,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是说天造就了世界,所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归结起来,这些教诲无非是两个要点:一是人要遵从天命;一是人要修身养心。前者为天意,后者是人为。只有天与人合而为一,才能实现儒家所推崇的仁。

  二、 孔子“仁”的精神

  张贷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来自儒家思想,来自儒家所提倡的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思想态度。” [④] 孔子“仁”观念的基本精神从“仁者爱人”出发,以孝悌的途径,达到克己复礼的目标;在血缘亲爱的基础上,达到泛爱,并把血亲这爱应用于忠君报国。孔子“仁”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孟子在孔子的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仁政说,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治理。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要求实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以满足百姓的衣食需求。孟子并在孔子仁学的基础,发展出心性之学,以心性言仁,把仁与义礼智并称,作为性的内涵。又把仁与心联系起来,指出:“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其心性之学包含了人性论,修养论、道德形上学的内容,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理学家把仁纳入其思想体系,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朱熹,对于仁的概念讨论最多,阐发最详,集前人仁说之大成。朱熹认为,仁是爱之理,仁与爱既分为体用,又密切联系,通过爱来体现仁。并突出仁在仁义礼智四德中的地位,以仁为四德之长,其地位在义礼智之上。这是对孔孟思想的发展。理学家并把会与天理相联系,仁作为天理的内涵,具有宇宙本体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双重意义,使儒家仁的学说升为宇宙本体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双重意义,使儒家仁的学说上升为宇宙本体论哲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仁”的精神其积极性是给中华民族留下职正人正己、尊老爱幼、中庸寡争、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国家稳定的民族特征。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三、 孔子“仁”观念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种伟大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是因为儒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满足中国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具有宗法制特点的文明古国,其社会结构是以家族,家庭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在儒学的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学说,其中包括祖述尧、舜、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等儒家圣人,推崇周礼,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溶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所以孔子的“仁”观念对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文学、史学、教育、艺术、伦理、美学及政治制度、政治理论等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记载他言论行动的《论语》一书,早在公元3世纪便传到了国外。18世纪以来,又先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

  结论:

  孔子“仁”的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的概念不仅属于道德伦理范畴,还有一种超越的“政治”和“哲学”意义,总之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道德伦理,讲“爱”,其中““仁者爱人”是核心与原则,“克己复礼为仁”,手段和目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根本和途径,“忠怒之道”是实践。一是政治伦理,讲“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是哲学伦理,“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直接引导了中华儿女的人生观,宇宙观。其精神深深地影响并主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做出伟大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