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思想的论文 第2页

关于孔子思想的论文 第2页
 归结起来孔子有关于“仁”的道德规范有四条:一是“仁者爱人”,是仁的核心与原则;二是“克己复礼为仁”,是仁的手段和目的;三是“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仁的根本和途径;四是:“忠怒之道”是仁的实践和方法。

  A:“仁者爱人”是仁的核心与原则。

  “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有人问孔子,何为仁,孔子答,仁乃爱人。知乃知人性。了解人性是最高的学问。爱人是仁的实质。儒家的仁爱要从四书开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前三本有孔子所说的话。儒家不单独谈爱而已,而是仁爱,或爱人。爱不能抽象的孤立存在,爱有对象,有责任,有社会性的。爱的内容包括仁、亲、孝、忠、恕等。

  B:“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仁的手段和目的。

  孔子所说的仁的另一个特点是为仁由己而不由人,即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孔子强调实行仁的自觉性,目的是要人们自觉地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C:“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仁的根本和途径。

  教悌是仁之本,规定了儒家伦理的根本,或者说限定了儒家伦理判别仁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以血亲之爱的原则,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以缘为基础,以血亲家族为社会基本细胞的社会机构的特征。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以孝父敬兄为先,又扩大为 “泛爱众人”爱父兄以外的其他成员。

  D:“忠怒之道”是仁的实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是“仁”的积极方面,尽己为人谓之忠。“仁”的含义产不仅是“己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之所欲,施之于人。”还有另一方面“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方面合起来,称作“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仁的实践。因此,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人着想。孔子认为,这就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之方”。“忠”和“恕”的做人原则也就是“仁”的原则。因此,一个人按“忠”“恕”行事为人,也就是“仁”的实践。

  2、从政治伦理看孔子“仁”的观念

  孔子说仁的基本性质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其特点是突出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③] 孔子认为,礼的观念十分重要,离开了礼就不能敬事天地,没有礼,就无法分辨君臣上下,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没有礼就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关系的亲疏和远近,也就无法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治理国家。孔子继承并推崇周礼确定的尊尊和亲亲原则,并提出“正名”的主张,来纠正周礼被僭越的社会现实。儒家这种道德自律的目的是“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的礼是指尊卑,贵贱,亲疏等人际关系的等级秩序,不可犯上作乱。由于中国的国家体制等于是扩大了的家族,皇帝等于国家的家长,儒家伦理中的这一整套尊亲有序的道德规范既是臣民的地以忠体现。于是,孔子“仁”观念的政治性是十分明显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