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园林植物既是园林构成的主体因素,同时又是为人所用的客体对象。因此,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观,不仅指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要协调稳定,更要协调植物与人的关系,使人在植物构成的空间中能够感受生态、享受生态并且理解和尊重生态。

  关键词:植物景观 生态效应 景观效应

  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与经济社会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把城市建设成健康本文源自六维论文网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园林植物的生态与造景是人类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主题材,应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城市的自然和文化背景,通过艺术的手法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使园林植物既能与环境很好的适应和融合,又能达到良好的共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景观植物群体的生态效应和观赏效应。

  我国几千年的造园实践,强调师法自然,凡创作植物景观,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生态学理论指导,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空前强大的今天,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不按生态学原理办事,一味追求视觉效应和短期效应的情况屡屡出现,客观上给城市建设和国家利益造成损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缺乏植物造景的生态效应意识

  (二) 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存在不足

  (三) 植物资源利用率较低

  (四) 园林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待加强

   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自然

  (1)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态特征之分,更有喜阴喜阳、耐水湿耐干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园林植物配置如果不尊重植物的这些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就生长不好甚至不能生长。如垂柳好水湿,有下垂的枝条、嫩绿的叶色、修长的叶形,适宜栽植在水边;红枫弱阳性、耐半阴,枝条婆娑,阳光下红叶似火,但是夏季孤植于阳光直射处易遭日灼之害,故易植于高大乔木的林缘区域;桃叶珊瑚的耐阴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湿润土壤,与香樟的生长环境条件相一致,是香樟林下配置的良好绿化树种,如果配置在郁闭度较低的棕榈林下就生长不良。

  (2)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

  植物除了有其固有的生态习性,还有其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每个区域的地带性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经过长期生长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达成了良好的互利互补的互生关系。而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大树进城”曾成为一股潮流,虽然其初衷是好的,在短期内可以改善城市的绿化面貌,但事实上,很多“大树”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是从乡村周围的山上挖来的野生大树和古树名木,这种移植成本太高,恢复生长慢,成活率低,反而欲速则不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原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其实真正的大树概念应该是苗圃里培育的,经过移植,根系发育良好的胸径为8~15厘米大规格苗木,或者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道路改、扩建,单位绿地调整,或过密植物群落中抽稀所产生的移植树木,这些树木经过移植确实可以在短期内适应环境条件,用在园林绿地中,与其他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2.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城市具有人口密度高,自然地貌单一,立地条件较差的特点,而城市中的植物配置由于地理条件因素的制约,物种种类较少,植物群落结构单调,缺少自然地带性植被特色。单一结构植物群落,由于植物种类较少,形成的生态群落结构很脆弱,极容易向逆行方向演替,其结果是草坪退化,树木病虫害增加。人们为了维持这种简单的植物生态结构,必然强化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工作,导致成本加大。

  (1)挖掘植物特色,丰富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植物配置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轻易放弃了许多优良的物种,否定某些不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植物,否定慢生树种,抛弃小规格苗木都是不尽合理的配置方法。其实,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些植物,将植物运用在哪个地方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设计师应该尽量多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考虑如何与其他植物搭配。如某些适应性较强的落叶乔木有着丰富的色彩,较快的生长速度,就可与常绿树种以一定的比例搭配,一起构成复层群落的上木部分。落叶树可以打破常绿树一统天下(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局面,为秋天增添丰富的色相,为冬天增添阳光,为春天增添嫩绿的新叶,为夏天增添荫凉。还有就是要提倡大力开发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能力强,不仅可以起到丰富植物多样性,而且还可以使植物配置更具地方特色。

  (2)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

  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实现。单一的草坪与乔木、灌木、复层群落结构不仅植物种类有差异,而且在生态效益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草坪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消噪吸尘等方面远不及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并且大量消耗城市水资源、养护管理费用很大。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产出比草坪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经济效益。乔木能改善群落内部环境,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小生境条件;小乔木或者大灌木等中层树可以充当低层屏障,既可挡风,又能增添视觉景观;下层灌木或地被可以丰富林下景致,保持水土,弥补地形不足。同时复层结构群落能形成多样的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配置的群落应该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兽类,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

  松柏型体疗群落或银杏丛林体疗群落属于体疗型植物群落。在公园和开放绿地中,中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选择到这些群落中去。银杏的果、叶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挥发油成分,在银杏树林中,会感到阵阵清香,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的作用,长期在银杏林中锻炼,对缓解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均有益处。面对松树类呼吸锻炼,会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的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脚气痿软等病有一定助益。而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构建芳香型生态群落(以上海为例),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蜡梅、丁香、含笑、栀子、紫藤、木香等都可以作为嗅觉类芳香保健群落的可选树种。在居住区的小型活动场所周围最适宜设置芳香类植物群落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而又美观的自然环境。形式上可采用单一品种片植或几种植物成丛种植,丛植上层可选香樟、白玉兰、广玉兰、天竺桂等高大健壮的植物,也是丛植的主景树;中木可选桂花、柑橘、蜡梅、丁香、月桂等,也可以作为上层植物;下面配置小型灌木如含笑、栀子、月季、山茶等;酢浆草、薄荷、迷迭香、月见草、香叶天竺、活血丹等可以配在最下层或林缘,同时地被开花植物也是公园绿地和居住区花坛、花境的良好配置材料。其他如视觉型、触摸型生态群落,也是园林各种绿地植物配置的模式。

  参考文献:

  包满珠。2003。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陈有民。2004。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冷平生等。2003。园林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刘常富,陈玮。2003。园林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苏雪痕。1994。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