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竹节内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编写无不体现、强化探究的新思维,新思想。农村学校面对的素材丰富,能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根据笔者在乡村从教十多年的经验,下面仅举一例《探究竹节内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教学设计。
知识背景
空气成分、气体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
探究目的
了解竹节内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激发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巩固对空气成分、气体收集方法等知识的掌握。
提出问题
众所周知:竹子的节内是空的,那么节内是否存在气体?其成分如何?是否与空气一样?
提出假设
竹子是绿色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这两大作用都涉及到二氧化碳气体,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为竹节内光合作用很弱所以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假设“竹节内存在气体,与空气相比,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论证
基本思路:取出竹节内的气体、收集相同量的空气分别和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形成对比,注意观察现象的异同;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转换思维,将实验进行改进:还可以和紫色的石蕊试液反应,注意颜色的变化。
实验准备
竹节两段、贴标签A、B注射器共三只、贴标签A、B的试管四支、水槽、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滴管等等。
操作步骤
1、收集竹节内的气体并取相同量的空气
2、取两支A、B标签的试管,注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
3、将竹节内的气体和空气分别通入A、B试管,观察现象
4、用相同的方法收集竹节内气体并与空气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改变
实验现象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通入澄清石灰水:
A:迅速变浑浊, B:无明显现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A:迅速变成红色,B: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竹节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比空气要高
解释与反思
竹节内二氧化碳含量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越明显
竹节内二氧化碳含量高,紫色石蕊变红色越明显
延伸与拓展
前面我们验证的是二氧化碳,能不能再验证一下氧气含量的异同呢?
很多植物如:莲藕、空心菜、竹子、稻秆、麦秆等内都有一些气体,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一下他们体内的成分的异同?
附相关照片: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 与紫色石蕊反应现象 随处可见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