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 第2页

  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存在, 社会文化是其生成发生的背景。幼儿园课程犹如一粒种子, 其生根、发芽、成长需要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支持系统作为土壤。为此, 笔者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 为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提出以下粗略看法。(一) 加强与多元文化的对话和理解时至今日, 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多元文化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它不再是一种选择, 而是一种现实。不管多元文化带来多少利和弊, 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它采取回避的态度, 所能考虑的只是如何清醒地估计局势, 正确地做出回应。在这样一个回应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对话。在对话与理解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今天, 建构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封闭自守, 一概地排斥国外的课程文化。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课程实践模式, 排斥和逃避、全盘接受论文格式都不是良策,文化理解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异域文化的交流和结合不是照搬, 而是一种选择; 不是叠加, 而是一种重构; 不是焊接, 而是熔铸; 不是同化, 而是内化; 不是改造, 而是创新。 〔 4〕 在交流的基础上理解, 有了理解才会知彼此短长, 有了理解才能意义共享, 才能真正地进行平等的课程文化对话。(二) 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课程任何国家的课程体系与模式的产生, 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人文背景, 不具有普适性。 “ 努力使幼儿公共教育本土化、科学化、大众化, 这奠定了我国一百年来幼儿教育的主旋律。 ” 〔 5〕 就我国当前的幼教课程而言, 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在引进他人经验和继承已有文化时, 必须立足于幼教课程实践的需要, 关键是要建构起与本民族文化相契合的课程。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课程建设是课程文化自觉核心价值的体现。任何课程都应该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才最能适应幼儿与教师, 因为师生们是本土文化基因的携带者。同时, “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以其自身的母体和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为前提” 。 〔 6〕 也只有在本土文化谱系的特定土壤中, 本土化的特色课程才能获得自身的生长与发展, 反过来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与促进本土文化的螺旋上升。面对多元文化课程价值观念的冲击, 我们要在本土文化中科学地选择跨文化交流的结合点。所谓结合点, 简单地说, 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容点和互补点, 其核心问题就是异域异质文化在本土文化中的生长点。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在本土文化的母体和土壤中找到生长点, 才能生根、开花、结果, 最终被接受下来, 融合进来, 成为本土文化的新营养和有机成分。如果没有本土的特色课程理论, 就不可能与国际同行展开真正意义上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的对话, 因为对话必须是基于各自独特性的双向交流, 而在迎合与附和中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论建树和超越。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 不仅指内容的本土化, 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方法上表现出本土文化的特性和相对于异域文化的先进性, 而不是一味追求西方模式, 或沉溺于传统方式。(三) 重建课程多元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生态与人为生态的融合。以往的课程总是体现一定社会或群体的主流文化, 是主流文化的体现者。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和批判教育理论的冲击, 人们普遍认同多元的文化具有多元的价值, 不同的文化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都应获得保存和延续在课程中。应尊重和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个性、历史经验、传统价值等文化诉求, 正视和尊重每一种文化的价值和差导, 认同文化的主体性、相对性及互补性, 发挥课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功能。多元文化中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是各种文化资源的更新、组合、协调、适应,从而达成新的平衡与共生的过程, 即寻求新的文化生态平衡的过程。文化生态学所主张的协调、平衡、共生、渐进、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对于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 重建良好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 有着重要的启示。所以,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需要应对文化的变迁, 适应文化生态的环境。应在文化生态环境理论的指导下, 探讨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及不同文化中文化传递者和接受者在价值观、动机、认知、语言、自我概念等方面形成的差异, 以及传递和接受方法的差异, 寻求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寻求在文化传递和社会变迁中, 使人的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应确立新的课程文化生态观, 发展课程的多元价值选择, 使各种文化因素重新组合、协调、适应、融合, 从而达成新的平衡与共生, 也就是寻求新的课程文化生态平衡, 从而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寻找课程文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 2002 ( 4)

  〔 2〕皮军功, 崔红英.幼教百年沉思录 (四) .学前教育研究, 2003 ( 7/8)

  〔 3〕 〔 4〕张晓东.课程文化自觉: 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当代教育科学, 2004 (9)

  〔 5〕许嘉璐.把素质教育的视线延伸到儿童出生的那一刻.幼儿教育, 2003 (11)

  〔 6〕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视野.哈尔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23, 147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