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第2页

  很多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通过微博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及发表个人意见。对于今年两会期间开始流行的微博问政——政府机构及官员、代表、委员开通微博与网民就共同关心的民生、政策问题展开讨论,并征集意见——老师、同学们都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并希望藉此能增进官民交流,改善官民关系。在这一点上师生几乎达到了共鸣,在以后的校建微博平台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力。  

  图6师生对政府开通官方微博看法统计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与以往官民交流渠道不畅,民间声音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有关。尤其是学生,年轻气盛,对社会改革、公共事务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但却长期没有有效的表达渠道,个人表达与诉求缺失。如今微博似乎提供了这个渠道,当然不会放过,要大力支持。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了怀疑的态度,认为作秀的成分较多。的确,长期以来官民对立现象十分严重,希望表达意见而又没法表达的人们普遍对官方行为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同时降低了政府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这种不信任的存在,“微博问政”才更应该得到支持。不管他是不是有作秀,毕竟他真的提供了这个交流的平台,不管我们提出的意见会不会被听、被接纳,毕竟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表达渠道。凡事不可一蹴而就,都有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微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提供的是一个畅通的交流渠道,是推动这样一个交流过程发展的动力。

  很多师生虽有微博,但使用的目的性并不强,大多只是处于对一种新事物的新鲜尝试阶段。很多人每天的微博在线时间不足一小时,对于网络生活如此频繁的大学校园来说,这显然是非常少的。微博作为网络新生代,不像论坛、QQ等成熟产品一样,用户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交流圈,大多数微博用户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定的人际圈子,使其感觉在微博上无事可做。而且微博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但各种监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发展起来,以至于微博上存在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着大量的插植广告、虚假信息等,使得用户在具体使用中并不畅快,给利用其进行长期交流、互动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技术、监管机制上的不成熟并不应该成为其应用推广的障碍,一项新技术的推广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学校、师生来说,有组织的、有目的性地利用微博开展工作才是当前要解决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师生对学校开通官方微博并利用其进行教学及日常管理改革表示支持,并愿意通过微博进行交流。这说明师生还是很期待这样一个由学校主导,学校、老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平台。

  

  图7师生是否愿意利用微博交流统计

  

  图8师生是否支持高校开通官方微博统计 但就目前来看,微博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较多,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微博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利用微博现有的快速信息传播、信息分享、组群等功能,通过组建跨越教室内外的微博课堂,开展新型教学。如在传媒学、新闻学上开辟网络课堂,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在思考如何引入微博,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但这还只是个别学校、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主要作用只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展课堂时空延伸等方面,并没有系统、全面的规划。而在促进师生交流、学校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甚至是根本没有。老师用户仅限于一些主抓学生工作的校园“明星老师”,内容涉及较窄,主要是学生反映问题,老师解决问题,其他老师一般很少涉及,代表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微博就更少了。使用形式没有程序化、组织化、制度化,仍是个别行为,现实效果不理想。学校普遍没有重视微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出现了学生期待高涨、学校冷淡对待的局面。就算是那些已经开通官方微博的学校,微博的作用也仅限于对外工作,如发布招生信息、对外宣传、形象展示等,很少涉及到内部工作,这是目前校建微博的一大缺陷。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缺失,已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统一、高效、系统的高校微博信息平台呼之欲出。

   四、校建微博平台设计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微博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但形式、结构都很单一,没有成熟的应用模式。而且面临着很多发展瓶颈,如更新慢,没有发挥微博迅速传递信的优势,定位窄缺乏更多的信息来源,形式单一缺少互动环节。殊不知,微博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快速、互动。

  对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校办微博平台,供学校、老师、学生三方主体使用,对师生利用微博共同参与校园事务作出新探索[9]。

  

  图9校建微博平台

  这个平台中有三方用户:学校(包括各学院、各职能单位)、老师、学生,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其运行特点如下:

  1、学校对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发布信息,及时更新内容。如公布最近的校办活动、专家讲座等吸引学生参与;就一些具体工作征集广大学生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提供闲置教室信息,方便学生寻找自习室;发布各种考试、考研、就业信息,供学生参考;同时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不至于在很多方面处于“蒙在鼓里”,这在解决突发事件、消除负面影响中更显高效。保持与老师的经常性互动,了解老师的各种诉求,尽力满足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的隐性需求。

  学校下设各院系、行政、后勤、招生等单位及各学生社团微博,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做好微博的管理工作,形成系统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

  2、老师依托所属院系,根据自身教学、专业、科研等特点组建学习型微群,组织各项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学习,与学生经常性交流沟通,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研讨群体及人际圈子。老师之间,尤其是不同院系老师之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既能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又能改善同事关系,也能引导各自圈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不同老师的圈子之间可随意互联,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通过“关注”成为其粉丝,在自己的页面上及时获得关注对象的信息更新,并参与各种话题讨论。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解决只要@一下老师即可,老师既能及时收到,又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也可随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声音。学生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建议,甚至抱怨、不满,都可以通过微博@一下学校进行反映。我们认为这是官方微博对内工作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学生总是有很多意见和建议想对学校说的,只是渠道不通,或者麻烦,所以没有被提出。微博提意见简单易行,只需要一个@,负责微博的人定时收集学生的意见,集中反映,学校各部门可以了解不足之处,同时有助于了解学生状态,做到有的放矢。

  4、平台内各用户可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网络群体;

  5、平台与外部移动通讯设备相连接,在线用户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等形式使未在线用户获悉平台内的最新信息,使用者可定量、定向选择信息接收者。鉴于学生用户可能滥用这一功能,建议只供学校和老师用户使用。

  微博作为开放、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自然也面临着许多弊端,如乱发一些不健康言论、恶意言论、散播虚假信息、人身攻击等,早前在微博上“金庸被死”就是典型一例。而校建微博除面临上述问题外,还要解决学生成瘾、缺乏监管机制、流于形式等。这些除依靠用户的自律自觉,健康上网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及防范措施,才能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

  1、制度保障。为避免流于形式,必须将微博平台建设制度化,不能因学校管理层的个人喜好、领导更替而有所兴废。要设专职专人管理,微博上反映的信息要成为学校决策的重要参考内容。

  2、实名制登录。用户的注册必须实名,学生可以用学号注册,老师可以用工号注册,每个用户只能绑定一个手机号且唯一对应。通过实名制提高其不良操作的机会成本,尽可能地避免不实、不负责任的言论。

  3、进行人工审查。这是与自动过滤系统相结合的,弥补自虑系统的不足。如老师在组群时首先要经过人工审核,满足标准后才能组建;对一些不明链接也要在人工审核符合规定后方可发表,还要有不良信息举报制度,让所有用户参与信息监督。考虑到事后报复问题,可以考虑匿名举报[10]。

  4、严格限制用户登录时间,尤其是学生用户。在正常上课时间不可登录,每天登录时间不超过5小时,每天更新微博不超过30条等,防止部分学生成瘾而影响正常学习。同时也避免老师处于时时被学生呼叫状态,免于打扰个人私生活。

  5、学校微博管理人员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立足宣传,积极搜寻可行性建议,并及时参加到热门话题的谈论中[11]。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改变以往的官话、套话,习惯运用“微博语言”,展现亲和力与感召力,这些考量着管理者在新技术新平台下的工作能力。当然学校高层领导也应该成为该平台的用户,并适时在线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老师的关心所在,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以体现。

   结束语

  有人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改革的前沿阵地,虽然这话有点言过其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微博确确实实已在很多方面改变着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微博的讨论和研究才刚刚开始,关于微博在高校应用的文献也并不多。微博应用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本文也只是就高校内的部分应用进行了探讨,更多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新浪.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

  [3]启吾东疆论坛.微博与博客、论坛、SNS、IM的比较分析.
  [4]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 电教化教育,2010,(3):16-20 .

  [5]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现代教育技术,2010.(3);49-51.

  [6]郑燕林、李卢一 .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行部,2010,(2):29-32.

  [7]龚成清.基于微博客的高职教育辅助教学模式的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10.(10):119-120.

  [8]徐谨.博客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9-31.

  [9]赵辉、孙娟.高校辅导员博客模块设计与实现.福建电脑.2006.(12):166-167.

  [10]王时进、段渭军、杨晓明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现代教育技术 2010,(8).

  [1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6):85-87.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