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变革

现代大学制度变革
当今吾国大学教育所重之点,概要言之,仍在于智识之传授。大学仅注重于智识之传授,忽视人格之培养,品性之陶冶,则谓大学之为知识之贩卖场所亦无不可。大学如同菜货市场,各讲堂如同小贩摊位,本质无甚差别。依余之浅见,谓大学之最高任务约有二焉:一曰探索,二曰传授。前者为纯粹精神上之活动,此则略论后者,传授,即智识之传授。言传授则必当联系当今国内大学之院系配置,课程设置之现状,此方面乃本段论述之重点。宾四先生有言:夫学术本无界划,智识贵能会通。学术,科学,知识乃一整体,具有其整体性之客观必然,何者。谓宇宙,世界为一整体,故知识作为识通宇宙世界之工具,亦当为一整体,此之所谓整体性之客观必然者也。故学术不应有人为的学科界划之分,今之学科细化严重,然则学科之间,实有会通之处。所谓学科间之界划,实今人主观所为,利其研究,探索之便。故知识之务求,所贵在通,乃遵循知识之整体性也。观夫今日大学新进学子,一般为十八岁左右,初入大学,于个人迷茫之际,先必选科,然后定位四年所学之目标,有学者言其弊,然辩者以学子自由之选择,无其责也。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余之浅见,谓此之自由乃一不完全之自由,学子不具备自由选择之能力,因其选择之先,就学科概念止具一模糊之表象,就己之学术志趣亦止具一模糊之表象,其自我意志不完备,不明晰,所作选择非其自主意志之决定,毋宁说是盲从之决定,长辈建议与社会热门之导向,俱为此也。转回议论,新进学子选科之后,即各入学院,各筑垣墙,自为天地。修文学者不必修历史,修历史者不必修哲学,修哲学者不必知政治。四年修完,自以为修得专门之绝业,而入社会则实多一不通之愚人。今之国家社会,其各门各处之精英才俊,乃至中坚领袖之人物,绝大多数当从受大学教育之学者中求得。夫治国与社会,乃一公共之事业,共同面临同一复杂之国情百态,倘治之以各不相通之人物,则治理中之矛盾冲突,不免日益积累,久之则生乱,用无秩序安定有成之日矣。

  上端略论选科之弊,此段则转论选课之弊。今日大学,其一院各系课程之编配,其细已甚,种类繁多,几如蜂鸣蝶峦,目不暇接。治文学者,或治小说传略,或治西洋戏剧,或治文艺创作,各自亦复各筑垣墙,自为天地,然其于文学文论之大体,则茫然无所知也。其他治历史哲学者亦复尔尔。近日读报,有报道则曰今日大学一中文系毕业之学生,深感不能担负中学语文教员之责任。何者,彼之所治,如小说戏剧文艺创作之类,俱为旁支末学,皆非中学语文课之所需。中学语文课所需者,乃一略通本国文字文学大义之才也,而今日吾国大学教育,所重者显然不在于此。故所培养之才,进入社会,即感无所适从,多数期许寻到一专业对口之职位,然得意者寥寥。

  综括今日吾国大学选科选课之弊,概言之,今日我国家社会所需之才者,通才尤重于专家。而今日大学教育之知识传授,则只以专家为培养目标,而不望人为通才。夫通贯之与专门,本为智识之两极,本难轩轾。然就学术一途而言,一门学术之发展精进,固贵有专家,而尤贵有大师。大师者,必一通贯之才,超乎各部专门之学以上而能融其大义精微于一体者也。近代所谓大师者,如陈寅恪,王静安,吴雨僧,冯芝生者皆是。一部门学术之有大师,尤船之有舵,衣之有领,学术发展方能和谐有道,不至杂乱无章。今欧美著名大学之讲座,此等大师,往往有之。而中国现今所谓学术,基本为欧美学术之舶来品,传其专业知识较易,了其通识则难。故今日国内大学,登上座者,不幸通识少而专才多,如此则将使学者不见天地之大,古今之全体,亦将使吾国大学教育始终尾随欧美之后 ,亦步亦趋,则绝无赶超欧美之日矣。

  以上所论,俱为下文做铺垫。了其通弊,故愿发改革之念想。依余之浅见,现今大学制度,实有改革之必要。改革之纲要,列为两端,一曰缩小规模,二曰扩大课程。先言缩小规模,我之理想,将来之大学,应以单独学院为原则。其大学主干,曰文学院,理学院,其他如传媒,商法,电子,管理,机械,农学等诸学院,不妨各就需要,择地设立。每一学院之学生数,以一千至一千五百人为适,最多不得超过两千人。次言扩大课程。每一学院之课程,以共同必修为基础,个自选修副之,学院内不应有学系之分列。以文学院言,其课目应包括现有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各学科之专业基础课,依次设立略通大义之学程。如:中西文学史,中西通史,中西文化大纲,中西哲学史纲要,政治经济学基础,教育学原理等。并应兼习现代科学常识,其重者尤为普通物理学,其余生物,心理学等各门与文哲学科相关者均因晓其常识。此项乃共通必修之学程,应占大学全学程二分之一以上。学生与研习此项共同必修学程之外,同时就个人志趣,分习选修科目。此选修科目之开设,一方根据学院教授学业之专长,一方亦兼顾各主干科目之重要部分。始终必当注意之事,乃大学教育之所造就者,当先求其为通人而后始及于专家。其余细碎无当大体之课目,则少设为是。关于理学院方面,因我习文科,故不敢多有妄述,然据我所接触之理工方面之学子,亦多病今日学校开设科目之细碎,基本智识不够。按此言之,则理学院因亦当如文学院之办法,不分科系,多授基本通识,尤以物理学,高等数学为其最要。同理,理工学子应兼治中国通史与中西哲学史纲要,重在贯通文理,以药偏枯之病。

  夫今日大学教育重造专家之弊病,其根源者,盖在今日中国盛行之实用主义思想也。中国现于经济发展中之阶段,故社会各部所需之人才,理科尤重于文科,因工业文明,科技发展所倚者,理科人才为重也。近几十年来,重理轻文之现象趋于普遍。然就与理科之中,投考工科之学子亦远甚于理科,试问无理学院之基础,工学院前途何在。种种偏颇,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实为实用主义心理作祟也。故仅以实用主义谈教育,则必使学者专务于谋出路,寻职业,自私自利,只图温饱。继之腐蚀整个教育之精神,势必陷于急功而进利,舍本而逐末。尝发狂论,谓当今学子竞舍理学院而入工学院各科之信息,电子,机械,汽车等科系,更不如弃大学直入电子公司,工厂,汽车行为适;舍文学,历史,哲学而入新闻,传媒,管理等科系,更不如直入报社,公司为适。教育精神自有其大者远者,此则惟通材达识者知之,擅一才一艺以名为专门者,往往不知也。

  最后,创立不分系之学院制,其学成而去者,就鄙见所及,虽不能以专门立户,然其胸襟必较宽阔,其识趣亦必较渊博,其治学之精神,必较活泼而真挚。文史哲政经教各方之识,交融会通,以专家之眼光视之,虽若滥杂而不精,博学而无以可名,然正如此,可使学者进而窥见学问之本原,人际关系之微妙,真理之精奥,如此则足以激动其真性情,启发其明智,即刻投入到学问的钻研之中矣。此即由其精神影响推动其事业,其内发之动力,乃其最原始,最纯粹之探索之欲,较之仅向一边一隅,蝇蝇然苦谋学成业就,有以可名者,孰大?不复言矣~~

  结议,予谓未来之大学,贵乎艰苦卓绝,而不贵乎铺张扬弃。贵乎实事求是,而不贵乎虚饰浮夸。贵乎淡泊宁定,而不贵乎喧闹活动。其规模不厌其小,而课程务求其大。大学教育,所以育人才而兴邦本者,所担所负,不可不谓重大,故所育之才,当以通才为是。

  附记:昌黎公有言:文以载道。今瞩小文,实以置载我之大学之理想。此文主要为制度议,余尚有大学精神之议论,容他日再提笔。惟以制度之变革,必先有精神上之革命,惟此二者,俱居大学一体,尤人之身心,不可分也。近人所论大学之变革,或离精神而机械求制度上之变革,或离制度而空言精神上之革新,均患不足也。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