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体系探析 第2页
四、师生层次
师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第四个主体,主要由团委成员、班主任、辅导员、学生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辅导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因为,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也是最了解学生情况的。因此,在学生工作中,这类主体除了需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外,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工作要有爱心、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第一,要时刻想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搞不好管理。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状况、需求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开展工作。第二,要消除居高临下的姿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对待,真诚交流,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里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第三,要长善救失,准确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避免对学生要求过高,对优点视而不见,吝惜表扬,缺少鼓励,对缺点喋喋不休,膨胀批评,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寻找问题学生身上蕴藏的闪光点和教育的着力点,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第四,充分发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实践证明,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因此,不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都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在德、才、识、能等方面不断锤炼自己,塑造完美的人格,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
对于学生,一方面学校要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可通过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认识和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提高辨别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本身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大学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形象和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提高自身在政治上的自辩能力、文化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体魄上的自健能力。要多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等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消除目前大学生自我封闭突出、沟通能力偏低的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强其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促进自己成才。
五、家长层次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家长往往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孩子的管理属于学校的事情,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学生的管理工作;另一种倾向认为,孩子从小都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到大学离开自己后,担心他们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有其片面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管理任务。但是,学生的成人、成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即使学生在大学里读书学习,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是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之情决定的。因此,作为学生管理体系中的第五个主体——学生家长,在学生工作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学校、职能部门,还是学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要把家长这一主体充分融入到学生管理体系中,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班主任、辅导员应尽早通过学生家长获得学生在思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便进行个性化管理。同时让学生家长了解掌握学校管理学生的相关制度,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优点、不足之处、异常行为等表现,目的在于让学生家长主动、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工作。家校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电话、信函、走访、联谊活动等。
(注:本文系云南农业大学就业工作研究项目“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需求研究” (编号:2009YB06)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 杨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9(3).
[2] 刘召等:“四位一体”: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再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9(1).
[3] 靳润奇:高职学生家长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