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体系探析 第2页

  第一,加强思想工作。思想决定行动。无论是学院管理、班主任管理还是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从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入手,在工作中,要遵循人本理念,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第二,抓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责任心和工作状态。在院级层面,建立以“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骨干”为主体的四支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学院管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那种学院主动、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管理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第四,规范管理。作为院级层面,要在执行好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本院学科专业特点的学生管理制度;既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又要考虑到学生是受教育者,突出人性化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对于违纪学生要以批评教育为主,不能歧视,更不能简单地推出校门,推向社会。第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在学生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辅导员与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与科研人员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的比较,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学生工作属于高风险职业,一旦学生出事,不仅要面临着处理、承担责任等约束,还要耗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此外,学生工作者在职称评定、报酬等方面与上课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反差,在待遇、报酬、认可度等方面往往与付出不对等,致使多数老师都不愿意承担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难于安排。因此,建立有效的学生工作激励机制,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待遇,不仅能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体现其工作绩效的成就感,还能激发其对学生工作进行创新。

  四、师生层次

  师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第四个主体,主要由团委成员、班主任、辅导员、学生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辅导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因为,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也是最了解学生情况的。因此,在学生工作中,这类主体除了需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外,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工作要有爱心、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第一,要时刻想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搞不好管理。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状况、需求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开展工作。第二,要消除居高临下的姿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对待,真诚交流,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里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第三,要长善救失,准确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避免对学生要求过高,对优点视而不见,吝惜表扬,缺少鼓励,对缺点喋喋不休,膨胀批评,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寻找问题学生身上蕴藏的闪光点和教育的着力点,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第四,充分发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实践证明,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因此,不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都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在德、才、识、能等方面不断锤炼自己,塑造完美的人格,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

  对于学生,一方面学校要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可通过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认识和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提高辨别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本身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大学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形象和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提高自身在政治上的自辩能力、文化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体魄上的自健能力。要多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等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消除目前大学生自我封闭突出、沟通能力偏低的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强其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促进自己成才。

  五、家长层次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家长往往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孩子的管理属于学校的事情,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学生的管理工作;另一种倾向认为,孩子从小都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到大学离开自己后,担心他们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有其片面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管理任务。但是,学生的成人、成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即使学生在大学里读书学习,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是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之情决定的。因此,作为学生管理体系中的第五个主体——学生家长,在学生工作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学校、职能部门,还是学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要把家长这一主体充分融入到学生管理体系中,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班主任、辅导员应尽早通过学生家长获得学生在思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便进行个性化管理。同时让学生家长了解掌握学校管理学生的相关制度,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优点、不足之处、异常行为等表现,目的在于让学生家长主动、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工作。家校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电话、信函、走访、联谊活动等。

  (注:本文系云南农业大学就业工作研究项目“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需求研究” (编号:2009YB06)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 杨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9(3).

  [2] 刘召等:“四位一体”: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再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9(1).

  [3] 靳润奇:高职学生家长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