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党代会上的报告 第6页


  (三)加快统筹城乡,坚持不懈地走一体化协调发展之路

  立足我区城市大、农村小,工业强、农业弱的实际,坚持“三乡同城化、一镇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包村、部门参与、企业帮扶等活动,动员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切实帮助农村谋划一条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路子,着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三乡同城化、一镇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建设中心村、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工作,逐步形成以主城区——卫星乡镇——中心村为主体,梯次鲜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发展框架。抓住新民居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两大着力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公路网、电力供应网、供水设施网、管道燃气网、集中供热网、城乡公交网、排水管道网、互联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统筹城乡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城乡生活方式趋同、公共物品享受权利平等,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城市文明。三是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把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产业集中、规模发展”的思路,综合考虑城乡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大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多方面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城郊三乡重点围绕“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的目标,在城区近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远郊发展粮食蔬菜种植,形成梯次发展的环城高效农业带;同时,切实发挥城郊优势,大力推进配套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庞家堡镇以打造全区经济次中心和新的增长极为发展定位,围绕“夯基础、整资源、挖优势、创特色”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挖掘土地、农牧、林草、矿产、旅游等五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绿色林果、生态养殖、旱作杂粮和精品蔬菜等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巩固矿产品深加工业,推进观光旅游等镇域特色产业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不懈地走合作型共赢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根本路径,做到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并举,加快改革步伐,注重创新引领,全方位加强与京津、晋蒙及港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交流对接。一是扩大开放增实力。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定不移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扩大开放之路,以开放求发展、靠开放增实力,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区域合作。特别是抓住京津城市功能由聚集转向扩散的历史机遇,挖掘整合我区产业、资源、区位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围绕生态、休闲、居住、交通等城市功能的疏解需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生态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使我们的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冀台会、环洽会、同乡会等平台,通过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不断扩大招商范围、拓展招商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自主创新添活力。坚持用合作共赢的思维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吸收外地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实现在合作中吸收、在跟踪中超越、在借鉴中突破。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努力实现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注重源头核心技术创新,依托“宣化钻机、宣工推土机”等现有技术及品牌优势,积极推进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省级产品评审认证监测中心建设,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强化人才培育引进工作,突出引人、育人、留人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深化改革强动力。坚持把改革作为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共赢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优势企业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升服务质量。纵深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府机构、公用企事业单位及公共财政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着力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地走共享型均衡发展之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