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党代会上的报告 第5页


  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按照“存量调优、增量调强”的原则,围绕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走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调整转型之路,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一是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让支柱产业更具支撑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钢铁冶金、电力能源、装备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高端发展。做强钢铁冶金业。按照“淘汰落后、延伸链条”的发展思路,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鼓励支持发展钢铁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钢铁冶金配套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北方优质钢结构和焊接材料用钢基地,力争到2015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做优电力能源业。以发展清洁型、环保型、循环型电力能源产业为重点,加快张家口发电厂集中供热建设步伐,实施热电联产二期建设项目,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进一步优化电力能源产业结构,力争到2015年产值突破60亿元。做大装备机械制造业。按照“培育龙头、发展整机、壮大配套”的思路,重点发展钻采机械、工程机械、重型专用车、环保设备、风电设备“五大板块”,着力打造北方先进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力争到2015年产值超过200亿元。二是坚持培育特色与整合优化并举,让新兴产业更具竞争力。把发展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做特旅游服务业。以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宣化古城AAA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宣化牛奶葡萄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步伐,充分挖掘大辽、明清、边塞、宗教、军事等人文特色,加大现有景点、线路的整合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尽快形成一批在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具有一定影响力、带动力的特色龙头产品,构建“以点连线、连线成片、功能完备、彰显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做活商贸物流等新型服务业。按照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加快发展超市、连锁店等新型业态,支持吉龙集团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京津一线城市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竞争力的现代商贸综合体。积极推动房地产、养老、健康、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科技信息、评估担保、法律咨询、研发设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以物流业发展为重点,加大现有物流企业整合力度,推进物流业与各产业间的关联互动,加快物流产业园区、标准化服务体系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扶持引导物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做精电子信息产业。按照高标引进、高质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积极引进太阳能电池、汽车电子设备等一批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尽快形成技术含量高、配套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三是坚持引进合作与改造升级双向互动,让传统产业更具生命力。充分利用传统产业长期积淀的资本、人才、管理及品牌优势,推进传统产业在合作中改进、在改造中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食品加工业的品牌和技术优势,通过与大集团、大企业实施战略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高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陶瓷业产品档次,扩大宣化陶瓷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高化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做精做特为方向,加快造纸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努力打造华北最大的特种纸生产基地。四是坚持大项目支撑与园区集聚同步实施,让产业发展更具带动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围绕电力能源、装备机械、生态休闲、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大的“两高两大”产业龙头项目,建立多层次、多系统、动态性的项目储备体系,实现“引来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建设一个项目,带来一批配套”的集聚发展。同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共赢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是北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落户园区,真正把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的集聚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试验区。五是坚持深化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协调推进,让科学转型更具制约引导力。坚持把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推进科学转型的刚性要求和有效抓手,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考核及奖惩体制机制,统筹抓好工业、建筑、商业、民用、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动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新格局。坚持“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企业对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污泥等进行回收利用。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逐步提高中水回用率,到十二五末,实现“污水零排放”目标。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实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

  (二)提升城建水平,坚持不懈地走宜居型城市发展之路

  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为目标,继续狠抓城市建设,以“接力”的态势持续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塑造城市特色,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一是 城市规划高起点,城市布局多区域。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按照“南连北扩、东拓西进”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发展西新区、完善东城区、拓展北城区、改善南城区、提升中心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主,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共同发展的城市总体格局。二是基础设施高标准,城市服务多功能。把完善功能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首要任务,按照“突出重点、完善配套、注重效益、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沟通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公园、公厕、停车场、健身广场等公益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三是城市景观高品位,城市建筑多风格。把塑造城市个性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城市主干道、中心区、迎宾线、出入口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标志性景观建筑,做到“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增绿添彩、荒山绿化”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加快柳川河、大泡沙河等城市水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魅力。特别是以千年古城文化为特色,促进“风貌特色、功能布局、景观节点、建筑单体、城市色彩、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特质鲜明、个性魅力彰显的城市风貌。四是城市管理高效能,科学管理多手段。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着力点,继续深入推进“城乡清洁畅通工程”,不断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着力构建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的城市管理新体系,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定”的城市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