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本星期我校的班主任沙龙进行了班主任应该是怎样的人?怎样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研讨结合在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我深深感到教育的幸福。

  幸福之一:在读书中创造幸福。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书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经常浏览和研读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书籍,并情不自禁的重读了令我心醉沉迷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读书可以赏心悦目、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读书时,读书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读书能够为我们答疑解惑,我在读过《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读书能够让我们心境平和,如同泛舟于静静的湖面,周围绿色相伴。在喧闹的城市中,在重重的压力下,一杯茶,一本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幸福之二:在工作中延续幸福。工作中的幸福体现在为自己建立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是自愿的,可实现的,体力上、精神上可以承受的。曾经有人一度提出“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可能很多人为此而奋斗,可能这些人因奋斗无果而悲伤、失望。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四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教育与美好生活》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天大的谬论,理由是:现行的教育是选拔式教育,选拔就要淘汰,淘汰必然导致一些学生学业上的不成功,老师不能因这一永远达不成的理想而承受相应的压力。解压是在工作中延续幸福的焦点,也许在工作中解压并不如电脑中解压那么方便,简洁。但为了我们的幸福,请学会解压。

  幸福之三:在生活中展示幸福《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告诉我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我们穿着和生活方式告诉同学们,身份不同的人应该做着不同的事,穿着不同的衣,和谐才是一种美,这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我幸福,因为我懂得,生活中不仅有工作、家庭,还有一个真实的我。

  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学生个体,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用力去做就能够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倾注爱心。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什雷中学,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是学生们的天堂”,把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真实悟出了教育的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健全

  这本《教育与美好生活》浓缩了罗素的研究心得、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和对目睹的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得失的认识。

  在书的斐页有爱尔维修的题词:“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的这句话似乎与我国所流行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说法有相通之处。

  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辩证的色彩。罗素对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未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而是如同抽丝剥茧般进行细致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罗素看来,有四种特征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

  1.活力(vitality)。与其说活力是精神上的特征,还不如说是生理上的特征;健康状态极佳之人大概总是生气勃勃的。

  2.勇敢(courage)。不存在非合理的恐惧显然是件好事。,能具有控制恐惧之力也值得称道。但合理的恐惧若不存在,则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3.敏感(sensitiveness)。对于任何依赖于无知或分健记忘的行为,我们都不能认为满意:在可能情况下的最为丰富的知识及最为深刻的见地乃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要素。

  4.智慧(intelligence)。智力,与其说是个人的知识水平,倒不如说是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是个充满理想主义的题目,所以一下子就对上我这个理想主义者(他人语)的胃口了。全书上中下篇,着重论述的是品性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它的上篇《教育的理想》,集中阐述了作者对美好人格的期望值,也组成了作者关于教育的目的的论述。

  无论是以前提倡的三好学生,还是当下流行得快过时了的EQ,或是千年流传下来的儒家教育思想,好象都不是讲求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一位,而应是品德教育占首位,但事实上从教育结果来看,我们的社会仍旧是有重智力轻品德之嫌。

  在重读此书的上篇时,经常会反观自己的种种劣性,回想教育和自我教育在其中发生的作用,然后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人之初,性善或性恶?我曾经一相情愿地认为人之初是性本善的,是后天的熏染导致了恶的滋生。但作者用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儿童天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本非善亦非恶,全在于它所生长的环境和受到的影响。

  在教育的目的中作者谈到了理想品格的四个方面,他认为这四个要素只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就应该能让所有儿童都获得并形成必须的品格,它们是活力(vitality)、勇敢(courage)、敏感(sensitiveness)和智慧(intelligence)。

  我用这四个要素去套我身边的成人,包括我自己,我发现在我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通常是同时具备这四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他们的阳光活力会吸引我并鼓励我追逐光明的一面;他们的理性的无畏(勇敢)为我树立起应对恐惧的榜样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而他们发自内心的敏感和同情,让我看到日常行为中凡人的大慈大悲,也提醒我爱心泛滥者和救世主情结者恐怕很难有真正“抽象的同情”;他们的智慧表现,不在于聪明“绝顶”,却在于那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放的思维角度、宽容的理解力和纯朴的好奇心。

  虽然作者说的是早期儿童的教育目的,可我觉得这四点也可以成为我们成年人自我教育的一个坐标。因为培养这些品性的效果是可以减少不愉快(作者多次强调,压抑自己的意愿并不等于高尚),那我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愉快,去培养这些品性也就是值得的了。

  写这篇读书笔记时,我有点分不清自己是想写教育还是想写自我教育,也许这两件事情本来就不是绝对分开的。曾说过觉得自己一直都没有准备好做一个可以为人师表的人,所以一直想边改进边准备,又常感觉永远不会有准备好的那一天,因为自己有太多的顽固劣质。只是一直还都不甘心。

  读这本书,就象是找了个指南针,认准一个方向,然后开走,走到迷失处,确认一下方向,再走,一直走,就这么简单。

  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这一定是幸福的基础,活力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能量,而能量的积累则是靠长期培养的习惯,习惯的形成需要最初的引导和随后的实践。(说起来好顺口,做起来就……)

  勇敢和敏感相辅相成,不应被任何司空见惯麻木掉感觉,也不应被任何困难未知而吓倒。

  智慧,显然是个有魅力的词,可也显然是无法拔苗助长的,只要还没对这个世界失去兴趣和探索心,应该还是有机会不断增进的。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