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铁矿博物馆参观后感作文

大冶铁矿博物馆参观后感作文
于2010年7月25日,在黄石6中的校领导与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高二7班参观了大冶铁矿博物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首先我们乘车去了大冶铁矿博物馆.

  大冶铁矿博物馆位于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一家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矿区,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现有工作人员9人,下设办公室、文物管理部、安保部、宣传筹划部等机构,隶属于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冶铁矿。

    大冶铁矿博物馆于2004年9月开始总体设计施工建设,2006年2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共设矿物陈列、古代开采、近代开采、伟人视察等八大系列,共陈列实物483件、图片635幅及10余万字文字简介资料。博物馆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座陈列矿山历史的博物馆,浓缩了1780年,特别是近110年来矿山的创业史和发展史。

    该馆在地质矿床室共陈列大冶铁矿矿床发掘的各类矿石、岩石标本和化石237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矿床科研和教学价值;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冶矿陈列室,用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再现了毛泽东、董必武、叶剑英、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大冶铁矿视察的情景;在近代开采陈列室,最完整、最全面的展出了亚洲最大最早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历史照片及图表和实物,浓缩了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和钢铁工业曲折的发展史;在日本对冶矿资源掠夺的陈列室,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反映和见证了日本对大冶铁矿的侵略和掠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该馆特设备用展厅,可举办各类专题陈列展示展出;建有容纳15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用于各类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

  参观完了博物馆后,随后我们坐车来到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著名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的“冶”即指大冶铁矿,历经百年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2010年2月22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沿着指示牌,至矿山公园主园区开放式大门,可看到右侧陈列着一辆全国服役时间最长的国产上游51蒸汽机车。进入园内,高25米、重100吨、内装70吨矿石的公园主碑映入眼帘,气势恢宏.

  再往前走,是八大景之一的“矿业博览”。矿业博览园展示了大冶铁矿不同时期的13台套采矿机械设备,其中包括苏制爬犁机、美国50B重型矿用汽车、日本大功率产运机及国产矿用汽车、压轮钻、坦克吊等,这些设备代表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斑驳不平的外表,尽显昔日赫赫战功。矿业博览园东侧是一座带有古罗马角斗场气息的露天大舞台.

  一直往前走,是八大景之一的“日出东方”。在日出东方广场中央,高9.15米、重59.8吨的毛主席像,正高瞻远瞩地向游人微笑。其“手托铁矿石”的造型为全国惟一。在毛主席巨型雕塑后方文化墙上,17组铜浮雕充分展现了古今中外特别是大冶铁矿千年采矿史。

  抬头远眺,拥有“世界第一高陡边坡”等多项桂冠的“矿冶峡谷”横亘眼前。“矿冶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展现了亚洲第一人工矿冶大峡谷及大冶式矿床等。

  “矿冶峡谷”四周新建了一条长1800米、逶迤5个水平面的栈道,其中数段从巨石中开凿。站在栈道上,可“极目采坑舒”。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沿着“环峡谷栈道”而行,终点是八大景之一的“石海绿洲”。从1958年起,大冶铁矿累计排放废石3.539亿吨,占地300万平方米。为再造绿色家园,矿山人用18年时间在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刺槐,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在这里,可目睹石头上也能种大树的奇迹。

  从公园开放式大门出来,经大冶铁矿生产区、生活区,可到尖林山。公园八大景之一的“灵山古刹”位于该山密林深处。寺前一株“千年银杏”高达30余米,5位成年人才能合抱,堪称鄂东“树王”

  “武昌之峰插云起,欲飞不飞秀知雉”, 这是明代诗人汪必东在诗中描写大冶古八景之一的白雉山。如今“雉山烟雨”纳入公园八大景之一,山上终年林木苍翠,植被如茵,其主峰芙蓉峰,海拔528米,直立如屏,雄峭挺拔。峰顶有泉,终年不竭,已汇成潭,清碧照人

  “井下探幽”为712级台阶直通地心,游人可零距离观看现代采矿工艺流程,体验采矿工人劳作,感受百米井下隆隆炮声,并可进入“矿冶峡谷”底部,仰望大峡谷。

    “九龙洞天”为尖林山地下天然溶洞,与采矿巷道相连。洞内四季恒温,暗河涌动,最大洞厅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跳舞。

    “天坑飞索”西起尖山,东至狮子山,斜跨长度446米,落差48米,是目前华中地区跨度最长的一条索道。该索道与天坑美景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壮观的画卷。

  参观完毕之后我们乘车而返,了解了丰富的矿业文化知识.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