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研究综述
(1) 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研究
戴卫东在借鉴欧亚七国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的理性选择。从解决养老服务资金短缺、养老服务质量低、缓解社会性住院压力、创造就业岗位与减轻老年贫困几个方面阐述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李腾等人通过医养结合模式探讨了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认为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家庭照料功能逐渐减弱,长期在养老机构接受医养照护具有较大的经济负担。为了减轻家庭养老的护压力,为长期照护提供专门的护理保障资金,应该构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荆涛等人通过研究社会保险基金的增长与长期护理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基本上只要有1%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基金支出,就会有0.122%的长期护理需求量上涨 。
(2) 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选择的研究
关于长期照护模式,曹艳春提出自身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有家庭、社区以及集中机构照护三种。其中最传统的养老模式就是家庭照护,主要就是亲属们在家实施照顾。而且所谓的集中机构主要用一些社会中的机构组织来实现照护老年人,例如养老院、临终关怀以及老年公寓等。最后一种照护是社区参与的,其可以给予辅助,这样老年人在获得帮助的同时还能保持自主和自由性。另外,从提供照护的地方和内容方面,杨刚和于戈认为长期照护模式应该由安宁、机构以及居家照护构成。其中能够照顾那些具有绝症的个人或者家庭成员叫做安宁照护,其中尊严是客户最重要的需求;而居家照顾就是在家里照护病人的一种模式;机构照护是指由照护人员在公共或者私营的机构中长期的对病人实施照护的一种模式 。
赵曼和韩丽将全球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为三类,一是来源于税收的福利模式,以奥地利、瑞典等国家为代表;二是个人缴费的商业保险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三是企业缴费的模式,以德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为代表 。陈晓安基于公私合作的视角,将长期护理保险分为三种:第一,美国是最典型的案例,其主要商业保险模式是私营、自愿投保以及非补贴;第二,私营、强制投保以及部分补贴的形式,这种模式最典型的就是荷兰;第三,德国也有自身的独立模式,其是公营、部分补贴以及单独成为法律规定的护理保险模式 。
(3) 老年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刚开始在我国几个城市进行试点,因此对长期照护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的研究不多见,但是有较多学者对我国老年服务提供的质量进行了评估。
作为最常用的服务质量评估模型,SEVRQUAL模型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同时也运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宋凤轩、丁越、尤扬基于SERVQUAL模型从保洁服务、助餐服务、医疗护理以及精神慰藉服务等项目测评了城镇社区中的养老服务质量,研究发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精神慰藉、保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助餐服务,但总体得分都不高 。何素彩借鉴SERVQUAL模型,用五个维度将狗了“医养护一体化”的社区老年医疗福利质量评估系统,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通过分析得出的结果可知,评价体系中各维度的服务质量得分排序为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可靠性>移情性 。张璐采用SERVQUAL模型设计出一套由22个指标组成的测评体系评价医养结合养老院服务质量,从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五个维度分析数据,并利用百分制SQ算法对样本进行测算得出医养结合养老院的评估质量为78.7分,处于中等水平,医养结合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长期护理保险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