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魏永革课题组[31]利用共价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的特点,然后向两种多酸中加入一种双功能基团,再通过某种试剂脱水将两种两种多金属氧酸盐通过共价修饰的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得到了含有杂化分子的多金属氧酸盐,并将其做到了纳米分子棒(如图5)。魏永革课题组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方法,用于由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衍生物可控制备纳米级结构,并获得六种具有棒状结构的六钼酸盐的混合二取代的烷基 - 芳基酰亚胺衍生物。 我们目前的工作不仅提供了一个例子,烷基亚氨基和芳基亚氨基配体可以同时存在于多金属氧酸盐的衍生物中,并且彻底地探索整个有机亚胺衍生物家族,而且还开发了一种有用的方案来通过灵活地引入具有期望性质的新型分子纳米结构,然后将两个不同的官能团转化为六钼酸盐。
2017年,薛韩博士及其团队[32],利用水热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钨酸盐,[Cu6(μ3-OH)3(H2O)2(deta)3H(B-α-SiW9O34)],成功的将有机与无机领域进行了结合,同时也拓宽了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王晓红教授课题组涉及合成了一种多中心的多酸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了纤维素的水解中,然后通过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来进一步判断多酸的催化活性位点,和酸碱度对其反应中选择性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的改变对目标产物的影响。最终期望能制备出可以定向转化纤维素的多酸催化剂。该课题组最终以Dawsan结构的多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然后还利用不同的疏水基团以及不同的材料的符合来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多酸是具有不同的酸性和碱性中心的催化剂,通过改变条件可以很好的定向转化纤维素,为多酸在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证据。
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展(2):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