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并购支付方式绩效文献综述(2)

时间:2024-11-25 22:02来源:98831
2.控制权理论 Stulz(1988)基于控制权理论认为,并购企业发行新股必然会稀释管理层的控制权,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决策风险控制权的丧失。而这之后,实

2.控制权理论

Stulz(1988)基于控制权理论认为,并购企业发行新股必然会稀释管理层的控制权,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决策风险——控制权的丧失。而这之后,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只有在控制权的比例介于5%到25%的之间时,管理者才会关心自身的控制权是否会被稀释的问题。因此,在保证一定的持股比例的情况下,即使发行新股,管理层也不太可能关心控制权的问题。

3.税收理论

Eckbo(1983)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并购支付方式对税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的来说,相较于现金支付的方式,股票支付对税收效应的影响更为明显。首先,基于美国的税收制度,股票支付会增加并购企业的资产,由此增加折旧额、减少税收额;而现金支付的方式则没有这样的的避税效果。其次,并购标的企业的股东在出售手中的股票时才需要纳税,而在收到以股票形式支付的并购款时则不用纳税,延迟效应显而易见。

(三)关于支付方式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也许是由于我国的资产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完善,目前的实证研究资料主要涉及的都是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两种方式。尽管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其他支付方式在并购活动中仍然占比较小,因此也无法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并且,对于并购支付方式的重要组成——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学者们对于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还无法得出一致结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求仍在进行当中。

1.股票支付优于其它方式

Alberta(2008)针对美国1973年至1998年间的并购事件,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平均异常收益率,结果显示:采用股票支付的并购企业的异常收益率为-1.5%,而现金支付的并购企业的异常收益率则为0.4%。

陈信元和原红旗(1998)分析了2000年的326起并购事件,结果发现,在关联并购中,采用股票支付的企业,相较于采用现金支付的企业,并购绩效的改善多出了5.5倍。陈涛和李善民(2011)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5年之后的并购事件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发现,选择股票支付的并购企业产生了正超额收益,而选择现金支付的企业则难以获得超额收益。赵息和刘佳音(2014)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报表法研究了不同并购支付方式对最终并购交易的影响。结果显示,股票收购公司在宣布并购公告后股票出现超额收益,而现金收购公司只能获得正常收益。

2、现金支付优于其它方式

Michael(2003)以英国近13年间的519起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在支付方式的划分上,现金支付占比18.7%,股票支付占比19.8%,混合支付占比61.5%。分析显示,现金支付方式下,企业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率,而股票支付方式的超常收益则显著为负,混合支付方式的效果不显著。

干春晖(2004)研究了并购之后6个月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值,分析结果显示,选择股票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的股价,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下降;选择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短期内并没有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率;而选择混合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短期内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

3、不同支付方式无显著差异

Auerbac(2002)以美国2013年间的多起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在之后的企业绩效上没有明显差异。Weston(2009)以托宾指数9为指标,研究并购企业采用股票支付和现金支付方式下的超常收益,结果发现无显著差异。

张颖(2005)认为,不同的并购支付方式在处于非完全竞争状态的短期市场中时,对企业短期绩效的影响是相似的,没有明显差别。 并购支付方式绩效文献综述(2):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51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