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
关于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内容基本大致相同。夏海玲(2012)认为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位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专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具有很强的私密性。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将客户对象划分为个人或者是家庭,是对他们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总称。
BelgianCongoBank(1996)觉得,私人银行业务和一般的银行金融服务的差别在于,私银给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私人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提供的特殊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李增民(2016)认为:私人银行服务指的是商业银行与客户进行全面充分的交流,私人银行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后,客户与商业银行签订合同,委托商业银行对其资产进行操作和管理。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私人银行业务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的服务对象是高净值人群,他们位于位于财富金字塔的顶峰;二是它的服务内容是一揽子私密性强、品种多样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私人银行最先在日内瓦出现,起始于16世纪,英国工业之后,私人银行才真正形成,20世纪时,它在美国得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纵览整个历史长河,可以发现,私人银行在国外已经发展300年了。
随着私人银行的发展,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名列前茅的几大银行分别是:瑞银集团、瑞信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汇丰的私人银行等(文琼偲,2012)。私人银行以纽约、日内瓦、伦敦、香港等为中心,已形成的三大主要格局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国外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品牌经营也相当成熟(东方,2013)。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也在水涨船高的快速积累,高净值人群增多,他们对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财富增值从简单的储蓄获得利息发展到私人银行所提供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增值等金融服务(齐甜,2012)。其次,竞争压力加剧,乔雪利(201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私人银行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已有300年,在我国,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与苏格兰银行进行合作,成立了私人银行业务部,紧接着,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先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都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力,这与我国银行的整体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王瑒、裴喜亮(2016)认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身影中不仅有中资私人银行,外资私人银行也已经悄然出现,一些例如基金、证券、信托公司、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相继推出私人银行相关的业务,竞争格局逐步深化。
最后,中资银行竞争优势明显,梁文宾认为(2007)和外资私人银行相比,中资银行更能理解和掌握客户的理财习性和偏好、特点等,以及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中资银行的网店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竞争优势明显;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团队制度和管理完善,对比非银行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若想进行财富保值、增值会更青睐商业银行。
兴业银行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2016)在报告中指出到2014-2015年,在12家披露业绩数据的私人银行中,9家银行的管理客户的资产规模增速超过20%,其中2家更是势如破竹,增速超40%,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引领银行业收入增长的中坚力量。截止到2016年底,只有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管理客户的资产规模增速超过了30%,由此可见,招商银行的私行业务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上海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增长速度是20%,有很多银行增速甚至没有超过10%,大多数银行的增速都在10%至20%之间。 私人银行业务文献综述: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