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管理者认知偏差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2)
附表5 表 4-3 信息评估阶段认知偏差量表的描述性统计表 24
附表6 表 4-4 识别偏差、编辑偏差和评价偏差对决策偏差回归分析结果表 24
调查问卷 2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由此导致管理者往往对企业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资源, 而所有者对他们行为的约束可能是有限的。因此,从管理者行为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扩张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传统理论往往将管理者视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认为管理者行为遵守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和贝叶斯学习法则,而现实情况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人们普遍存在着认知偏差例如过度自信、恶性增资、羊群行为等。
经理人过度自信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过度自信在经理人阶层中大量存在,反映在投资决策中,经理人往往高估项目回报,低估项目风险与成本,过分依赖自有信息和过往经验。因此,对于拥有良好投资机会和自信经理人的企业来说,保留现金流是有益的;而对于投资机会不佳、经理人过度自信的企业来说,吐出现金流更为符合股东利益。因此会产生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
经理人的“嫉妒”心理也往往扭曲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嫉妒”。能够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分部(子公司)的经理往往有过度投资的倾向以此来贮藏资源或是把自己与其他的经理区别开来。当集团总部资源有限时,这种过度投资的现象更为严重,因为一个分部经理通过实施过度投资能减少其他分部经理所能运用的资源,虽然这不一定给他带来直接的好处。这是由于嫉妒而产生的自然的报复行为。在各分部面临的投资机会差异性越大时,“嫉妒”所造成的浪费和机会损失越大。
经理人的“损失规避”倾向也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损失规避”指相对于某一参照点,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要远远大于相同量的所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因此,当项目发生的损失累计扩大时,决策者通常继续追加项目投资,不愿意承认已有的损失,更愿意冒风险赌一赌寻找解决方案。这时候沉没成本和对项目所负责任的大小都成为决策者追加投资的参考。
此外,经理人的短视行为、框架依赖、处置效应、锚定效应、沉没成本谬误和证实偏见等非理性认知偏差都会对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1.2研究意义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大量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构建庞大商业帝国,将资金盲目投资于各种收益并不好的新项目或投资于原本并不熟悉且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致使投资效率低下,经营业绩严重下滑,企业现金流出现断裂,从而导致许多本来经营前景良好的公司因体力不支而走向失败,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企业所有者利益,而且造成社会资源无端耗费。但诸多实践表明激励手段不能完全解决这些投资扭曲问题,这就提醒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结合西方行为财务的理论和方法,考虑管理者非理性,特别是心理认知偏差的影响。因此研究管理者认知偏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前提下,以“认知偏差”为切入点开展对投资决策行为的研究,从认知偏差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投资决策。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认知偏差与投资决策的关系, 并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纠偏策略。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国内外从认知心理学、有关决策和认知的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三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认知偏差与管理决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四章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纠正策略。第五章结论与展望。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在总结了全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研究
下一篇:
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财务战略变革研究
會计信息化实施效率实施...
组织文化与管理會计信息认知【3334字】
全球化认知维度下的电子...
投资者认知与股票价格发现【1710字】
管理者過度自信對财务决...
管理者行为的财务困境预...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江苏合...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