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意义
目前大学生不仅就业难,而且择业的空间也十分有限,这与我国人才结构关系密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是否对工作倾注激情,是否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等方面,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而过去单一专业倾向的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今流行的人才是“瑞士军刀式”的人才。然而,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一方面就业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系统性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缺乏导致许多学生有专业能力而无“市场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跟多的大学生得到就业机会,研究上海市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    就业能力概念
 国内学者郑晓明在 2002 年开始倡导就业能力理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核心因素,具有可塑性和培养性,通过锻炼和培训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并直接反映在应聘的成功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上。
(二)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正如西方学者恩德尔斯(Enders)所言“专业人员和专家在社会中正在变成更为重要和有影响的群体”。从表1看出X高校大学生36.7%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较强;而接近50%的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均一般;甚至有68.4%的认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一般,62.1%的认为掌握专业知识般。

表1:X高校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自评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差
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5.6    20.1    68.4    5.4    0.5
专业意识    8.2    36.7    47.5    4.3    3.3
掌握专业知识    4.3    25.5    62.1    7.8    0.3
专业技能    8.3    35.7    45.0    8.4    2.6
2、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环境适应能力方面
  当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文化动力因素的今天,应该不失时机的使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清楚: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之外,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们合作,学会领导别人与被别人领导。从表2看出,50%左右大学生认为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一般;30%左右认为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一般。

表2:X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自评表 (%)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差
沟通协调能力    5.3    35.5    50.6    7.2    1.4
上一篇: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中国奢侈品市场情景营销与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调查

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市浦口区社区网格化大联勤管理研究

合肥市松鹤大药房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

基层人大代表中独立候选人现象探究

基于约束理论的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研究

大学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SWOT分析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