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

时间:2025-04-03 22:37来源:99752
此外,从我们平时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当我们使用在线网站时,查阅我们所需的信息、被他人发布的信息或网页自动跳出的实事热点 新闻 等信息所吸引

此外,从我们平时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当我们使用在线网站时,查阅我们所需的信息、被他人发布的信息或网页自动跳出的实事热点新闻等信息所吸引会占据我们更多的时间。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一观点:即在社交网站的使用方面,个体花费绝大部分的时间来进行信息的获得这样的被动性行为,而不是自己发布信息这样的主动性行为。而且,以往对于社交网站使用方面的研究多是关注个体有与他人产生信息沟通交流的研究, 而对于未产生交流行为的研究目前关注度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拟着手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方面的研究既有其创新性,又有其必要性。

另外,此前对于社交网站使用的研究多是国外研究者基于facebook、instagram等风靡一时的外文社交网站的研究。虽然这些软件对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沟通交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放眼国内,我国的微信日人均发送消息次数达到74次;截至2016年底, QQ拥有8.53亿月活跃用户,QQ空间月使用总次数达到43.9亿次;2017年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将达4亿;再加上其他的直播视频类网站,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网站也是具有其必要性的。因此,本研究将着手于基于微信朋友圈、QQ空间、新浪微博等中国用户使用的社交网站来研究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2主观幸福感

人们在拥有了对心理方面更多地认识后,体会到了:我们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健康的心灵,而要想获得更健康美好的心灵,势必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好的情绪掌控力,并且要求我们能够拥有保持更多的积极情感的能力。而在体现拥有更健康的心灵、更好的生活态度方面,将内在情绪体验与个体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越发体现出其优越性。目前,将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三部分作为测量主观幸福感的维度。其中生活满意度属于人们的认识部分,而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属于人们的感受部分 [8]。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是关于特殊群体的研究。

国内国外关于幸福感这一块越来越重视,然而不同的研究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我们发现自身能够感到很幸福,或是不那么幸福,这样的感受,在这样的感受产生之前必定是经历了我们也不自知的事件或是其他不能确定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这些不同,这些内容也才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

1.3上行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行为也是社交网站使用中一个常见的现象 [9]。我们经过与别人在不同的方面的情况的对比,来明白自身的状态[10]。

费斯汀格( Festinge )早年随勒温进行关于欲求水准方面的研究后,发展出社会比较理论, 他对于“社会比较”的定义做出如下的解释:当人们认为无法进行合适的自我评价时 , 就会把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思考的想法等与周围的人进行对比,以找到自己与他人的相似及不同,了解自己是处在优势,还是处在劣势[11]。这种比较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个人的对自身的认识、积极或消极情绪和对目前生活的评价等[12]。有些人在意他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即上行比较;相反,有些人会正视自己已有的东西,而不随意去和他人拥有的比较,即下行比较;平行比较则是指与自己各方面水平相近的人比较。Wills 在对社会比较方式进行研究后认为:常与拥有的东西不如自己的人比较,会更感到幸福, 由于自己优于他人的境况而感到满足,即通俗意义上说的感到幸福[13], 主观幸福较低的人既作上行社会比较也作下行社会比较 , 因而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状态中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不确定,情绪不稳定,因而导致主观幸福感较低。乐观者倾向于做下行社会比较,悲观者则倾向于做上行社会比较。也有研究者认为 , 上行比较是带有自我否定性质的, 产生错误的过分看轻自己的情况,因此产生焦虑、忧愁等情绪;下行社会比较则能使个体看到自己所有的优势,产生自信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5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