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一步法
一步乳化法按其转相条件可分为相转变体积(EIP)法和相转变温度(PIT)法。一步乳化法就是在油相、亲油性和亲水性乳化剂中加入水相一次性混合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为了使转相的形成容易进行,需要在制备的过程中借助均质机强力搅拌,在4档15500rpm的条件下均质3min左右,温度控制在85℃左右。一步乳化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但此方法制备形成的多重结构体系较不稳定,因而在大型工艺生产中使用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油相和水相的温度。一步乳化法按其转相条件可分为相转变体积(EIP)法和相转变温度(PIT)法。
1.3.2两步法
两步乳化法是指制备过程分为两步乳化,以W/O/W型多重乳液为例,第一步先将油溶性的乳化剂、油及内水相相混合,在高速分散乳化器中采用高强度的乳化条件制得W/O初乳,再把初乳倒入含有水溶性的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高速分散均质机中采用较为温和的乳化条件乳化制得W/O/W型多重乳液。制备得到的乳液在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在大的液滴内包含有小的液滴[12]。
1.4乳液转变点法(EIP)
尽管人们对乳液的转相机理和转相规律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但在突变动态转相的滞后机理、乳化方案对乳液转相的作用规律和原油稠油乳液的转相规律等方面仍有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13]。
EIP是指油、乳化剂和水组成的乳状液,在某一温度下,由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的转变点,EIP是代表当相转变时每立方厘米油所添加水的立方厘米数。随着乳化剂HLB值的增加,某一给定油相的体系的EIP有下降的趋势。实验表明,当EIP达到最低值时,相应的HLB值的乳化剂体系产生的乳状液稳定性最高,该HLB值相应于油相形成稳定的乳状液(O/W型)所需的HLB值。
EIP法制备乳状液的过程是首先将亲水的表面活性剂加入油相,逐渐加入水相后,表面活性剂使水加溶,形成胶团,分散于油相。继续加入水相,胶团继续溶胀,在油相中形成很多水的液滴。亲水表面活性剂从油相向水相迁移,混合作用使油相分散,含有微小水滴的油滴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除此之外,油相的性质和相体积比,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浓度,亲油基的碳氢链的链长和聚氧乙烯基的链长及其分布,以及添加剂的存在等都是影响EIP的因素。
EIP法制备W/O/W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影响因素研究(4):http://www.chuibin.com/huaxue/lunwen_20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