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EIP法制备W/O/W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影响因素研究(2)

时间:2024-11-26 21:41来源:98847
8 2.2.5拟三元相图的绘制 8 3实验结果与讨论 10 3.1探讨GMS与不同乳化剂复配对多重结构形成的影响 10 3.1.1DC200 10 3.1.2Squ 11 3.1.3318..12 3.1.4J600 13 3.1.5 IPM 13 3.1.6

8

2.2.5拟三元相图的绘制 8

3实验结果与讨论 10

3.1探讨GMS与不同乳化剂复配对多重结构形成的影响 10

3.1.1DC200 10

3.1.2Squ 11

3.1.3318..12

3.1.4J600 13

3.1.5 IPM 13

3.1.6 WhiteOil 14

3.2探讨S21与不同乳化剂复配对多重结构形成的影响 15

3.2.1DC200 15

3.2.2Squ 16

3.2.3318..17

3.2.4J600 18

3.2.5 IPM 19

3.2.6 WhiteOil 20

3.3探讨不同多元醇与乳化剂和油脂复配对多重结构相行为的影响 22

3.3.1甘油 22

3.3.21,3-丁二醇 25

3.3.31,2-丙二醇 28

3.4探讨不同无机盐与乳化剂和油脂复配对多重结构相行为的影响 31

3.4.1 NaCl 31

3.4.2 KCl 34

3.4.3 MgSO4 37

4结论 41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1绪论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多重结构乳状液有很长的历史,是由德国生物学家Seifritz在研究乳状液的相转变时发现的。早在1925年,Seifritz就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O/W型乳状液的油滴中含有水滴,并注意到在W/O型乳状液的水滴中也会含有细小的油滴。他发现还有更复杂的三重、四重,甚至五重乳状液[1]。但直到1965年人们才开始有目的性地研究和制备多重结构乳状液[2]。乳状液是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和其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的外观呈现为不透明的乳白色。液滴直径大多在100纳米~10微米之间,可以用显微镜甚至肉眼即可观察其中的分散相粒子。乳状液分为三大类,即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和多重乳状液(W/O/W或O/W/O)。O/W型乳状液即内相为油,外相为水,W/O型乳状液则相反。在使用时的肤感体验上,O/W型乳状液清爽感好,且延展性较好,但是相比较于W/O型乳状液,其润肤作用和净洗效果不佳。W/O型乳状液外观光滑,润肤作用优良且净洗效果高效。但由于W/O型乳状液外相为油相,肤感较为粘腻。

乳化剂这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HLB值是亲水亲油性平衡值。当HLB值>7时,称为亲水性乳化剂,适用于制作水包油型(O/W型)乳浊液;当HLB值<7时,称为疏水性乳化剂(或亲油性乳化剂),适用于制作油包水型(W/O型)乳浊液[3]。多重结构乳状液是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共存的复合三相体系的多重结构乳状液。W/O/W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外相是水,内相是油滴,并且油滴内含有分散的水滴,如图1.1所示;同理,O/W/O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外相是油,内相是水滴,并且水滴内含有分散的油滴。多重乳状液是一种应用性良好的乳状液,可消除O/W型和W/O型乳状液的部分缺点,主要应用于医学制剂、化妆品的制造和液膜分离等技术。 EIP法制备W/O/W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影响因素研究(2):http://www.chuibin.com/huaxue/lunwen_2051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