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的汉语拼音化歌唱语言的规范发音及练习

声乐演唱的汉语拼音化歌唱语言的规范发音及练习
摘要Abstract:本篇论文主要对歌唱语言的字头、字腹、字尾、母音的统一及时值的把握,歌唱的气息连贯和语气词“啊”字的音变这几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歌唱中技术和语言的关系以及如何使歌唱字正腔圆,真挚感人。

  关键词Keywords: 歌唱语言 拼音化 气息

    

  目录

  1 汉语拼音化

  1.1字头

  1.2字身

  1.3字尾

  2 气息的练习

  2.1吸气

  2.2呼气

  2.3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3 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一章

  1 汉语拼音化

      在中国传统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是最主要的指导思想和审美理念。从字面上来理解,字正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字正才能腔圆,因此,字正与腔圆就成为了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汉语拼音由声母和韵母(韵头、韵腹、韵尾)组成,语音结构较为复杂,在发音规律上强调唇、齿、舌等动作的运用,有“横咬字”“宽咬字”“靠前咬字”几大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在歌唱语言的发音过程中重视咬字,即咬清字头、唱好字腹、收准字尾,但却影响和限制了共鸣腔体的充分形成和释放。歌唱的语言应以生活的口语为基础,其字头、韵腹、韵尾都应与生活口语相同,使人容易听清楚,但又要求比生活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穿透力,即比生活口语更为夸张,其中体现为:吐字的腔体更宽,字身感觉更丰满,吐字的过程更轻松灵活,吐字的位置更高,气感更强烈,犹如用气将字吹出来一样,字由歌声传送,语言与声音融为一体,并且应该与意大利语中的五个基本元音相联系,下面以汉语为例,谈谈歌唱中的语言。

    

    1.1 字头

    字头即字的起音,即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或声母加韵头。有人为了咬字清楚,就把字头咬得很重,为此还着重练“嘴皮子上的劲”,结果念出的字很干瘪,声音很紧张,由于字头的声音缩紧,等到了字身才把声音放开,使声音形成一个个小浪头,缺乏连贯性,摇晃不定,甚至造成音准偏差。字头的正确歌唱方法是:

    1.字头要唱得轻巧灵活,既要唱清,又要唱松,要求唇与舌头要很伶俐,这里面有很多字头要清楚是舌面音还是唇齿,点到之后立即向字身过渡。

    2.字头的宽度应与字身一致,应在喉头和口腔处于宽松的状态中发出。

    3.字头与字身应有同样的高位置,在吐字之前,字头犹如从鼻咽腔产生,而不是从喉咙中挤出。

    4.字头的音高应与谱面音高一致,若唱字头时音高低于谱面,到了字身再把音高推上去,这就是滑音。滑音不利于歌唱,使声音不稳定,喉头容易缩紧,旋律不清晰,音调不准确,滑音是演唱古典艺术歌曲所绝对禁止的,克服滑音的有效方法是使字头与谱面音高一致。

  5 字头在一个单字的演唱中要注意时值,不能太短,让人听不清楚,也不能占用时间太长,让人听不清是什么字,所以要把握好字头的时值。

    

    1.2 字身

    字身即韵母中的韵腹部分。当轻巧灵活的字头出来之后,字身应立即唱出,此时除了气息的力量外,念字头的所有力量和状态应立即消失,仅保持这一单一韵腹的发声状态。

    字身唱法的基本要求是:韵腹应保持到下一个字唱出前的一瞬间才收音,不论这个字要延长几拍,行腔过程中占有多少音符,都要使这个字的韵腹保持到底。

  字身的演唱要与意大利语中的基本元音相联系,尽量与意大利语中的a e i o u 相靠近。

  因为字身是一个字的主体部分,所以在演唱时值上字身相对占有比较长的时值。

    

    1.3 字尾

    字尾即韵尾。如果一个字不收字尾,就会把“满mǎn”念成“马mǎ”, “朗lang”念成“lan” 还有把“脸liǎn”念成“liǎ”等等,完全改变了歌词的意思,让听者不知所云;但又不能收音太重、太长,这样会使声音时宽时窄,时明时暗,破坏声字统一。

    收音动作主要由下牙关、舌与唇来完成,收音时这些部位要放松,在下一个字即将唱出的瞬间,快速而轻柔的完成。收音常易失去高位置,在字头、字身保持高位置的前提下,字尾应很轻松的将声音的感觉送往头腔,保持在高位置结束,这样既保持了这个字本身的稳定和统一,又使后面一个字的高位置起音得到充分的准备和切实的保证。

  此外,字尾讲究一个归韵,这个归韵的位置应该与自身相同,都保持在鼻咽腔里,同时与字头自身一样,注意时值的把握。

  以“了”为例,讲解一个字的字头,字身,字尾汉语拼音所占的时值。

  秒

  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了

  正确

  l

  i

  i

  a

  a

  a

  a

  a

  o

  o

  了

  错误

  l

  l

  i

  i

  i

  a

  a

  o

  o

  o

   

  第二章

  2气息的练习

  在声乐演唱中汉字的发音固然重要但是必须和气息的运用相结合,无论字头,字身还是字尾都要建立在正确的气息运用上。在练习气息方面我们通常以打嘟练习为基础,在打嘟练习中锻炼气息的连贯及横膈膜的力量,以12 34 54 32 1- ,12 34 56 56 56 56 54 32 1- 等等反复练习,然后在打嘟的基础上加入a e I o u 等元音,进一步加入ma me mi mo mu 等辅音元音的结合来练习。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呼吸很浅,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练习呼吸的方法

  2.1 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2.2 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

  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2.3 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第三章

  3语气词“啊”的音变

  有的声乐作品歌词中的“啊”字已经写出了音变后的实际发音,例如:“儿女啊”直接写成“儿女呀”,“妈妈啊”直接写成“妈妈呀”,但有些作品中出现的“啊”字并未写出音变后的实际发音,甚至有些音变后的发音没有相应的汉字来表达。例如:“nga”和“ra”这两个音变后的发音就没有相对应的汉字,只能用“啊”字来表示。例如歌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中的一句歌词“为了爹爹能活命啊”,在很多版本的乐谱上,“啊”字都印刷成了“哪”字,但是在这句话中,“命啊”二字按照音变规律应该读成“mìngnga”,而不是“mìngna”。

    语气词“啊”的音变并不是零声母音节加了“n”或“ng”成为方言的现象,而是普通话语流音变的一种情况,是每一个专业歌唱者应当掌握的语言语音知识,从而避免出现歌唱中的语言错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语言千差万别,不同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歌词必然带有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越是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越需要用当地的语言来演唱,演唱时就要遵循其语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言特点,而并不提倡都用普通话演唱。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中的一句歌词“你望啥子呦喂”,其中“啥(shá)”字唱成四川方言中的“啥(sá)”,才能使这首作品的地方风格和语言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和表达。

    语言与声音是歌唱中的两个基本方面,歌唱既是语言浸化着音乐,又是音乐溶解着语言,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语言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如果歌者的演唱让人听不清歌词,那么无论声音多么圆润,也不可能使听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达不到歌唱的目的。因此,学习歌唱必须刻苦锤炼歌唱语言,以准确表达歌曲内容与思想感情。     通过这次论文的研究发现歌唱语音的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正确规范的汉语发音在歌唱中至关重要,你的乐感再好,唱的再动听,你连唱的内容都表达不出来,别人也不会知道你唱的是什么的。所以,要讲究字正腔圆,此外,语言规范了,我们还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所以,也要加强气息的练习。

  我的论文的完成在这要特别感谢我的声乐指导老师朱海鸥老师,在三年的声乐学习中我积累了很多声乐的专业知识和练习方法。在这特别感谢朱老师的栽培。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