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何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不想写"、"不会写"、"少个性"、"脱实际"等问题,本文拟从"少重复作业、多体验生活"、"少机械模仿、多驰骋想象"、"少灌输定式、多真实表述""少娇柔做作、多放飞心灵"等方面,就提高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浅显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 作文 "四少" " 四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体现。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小学生作文不是为了研究语言,而是学习和使用语言。写话与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需要;又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与亲人、老师、伙伴、邻里和社区人们倾吐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高年级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从生活实际选取材料,不愿用自己的语言,表露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东拼西凑,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没有灵气,缺乏个性;另一方面,教师教了又教,学生写了又写,师生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因此学生难写、怕写,教师难教、怕教。针对以上作文教学的误区及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我认为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显真实个性。
结合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少"与"四多"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究,努力解决小学作文中"不想写"、"不会写"、"少个性"、"脱实际"等问题。
一、少重复作业,多体验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美国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应该看到,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交融,但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在教育上的急功近利,被动片面追求升学率,繁重的学习负担和一些重复的作业使部分学生脱离了"原汁原味"的生活,一方面,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而导致作文"无话可说",这是"真缺米";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作文时瞪着眼睛干着急,另有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特神秘,觉得身边小事无所谓,"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不善于挖掘平常事中的闪光点,有人称之为"假性无米"。造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困难。为使学生在作文时,能从丰盛的泉源中引出畅流不歇的溪水,积累丰富的生活感性积累,有话可写,有情可发。我建议:
1、观察聆听,丰富见闻
实践证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周围的一切理应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才有兴趣,写的文章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因此,要引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可以是身边所熟悉的同学,老师,亲人,也可以是动画片或神话中的"人性化"的动物。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而鲜活的事例,如外出旅游,钓龙虾,做饭、种菜和参加文体活动等;要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雷雨,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等。总之,要让学生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家长和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通过亲身耳闻目堵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参与实践,获得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要解放学生的双手、时间、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去实践活动。"
当前,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一些超前的、恶性的教育竞争,让小学生有一些精力参加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动脑中,才会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涌动情感的波澜,产生鲜明的思想,获得生动的语言。要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春游和动手做等活动,如,可以引导学生在家扮演"小主人"角色,在父母的陪伴下亲自到菜场买菜;在父母的协同下打扫卫生,洗衣洗鞋,使得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父母的辛劳,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痛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参加公益劳动、参观名人故居、春游祭扫先烈、走访养殖大户……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3、交流互评,提高技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引导学生定期交流对生活的感悟和作文。在交流中,学生会从别人的观察所得中得到启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感悟,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材料,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批改的认真,评讲交流的马虎,作文本一发下去,学生只看分数或等第,对教师批改不作思考,教师的批改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作文评价常流于程式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也有人将作文指导比喻成作文教学的起跑线,将作后批改比喻成踏跳板,将作后评讲交流看成作文教学的落脚点,这些都揭示了作文评讲交流的重要性。小学生作文不管本身的优劣如何,值得都渴望着被别人知晓,作文评讲交流就是创设这么一个多元评价、自我矫正的平台。记得有一位学生写《夏天的一件趣事》,写的是夏天乘凉时捉萤火虫,捉住萤火虫,事情就结束,内容很空洞。我让学生交流互评,这篇作文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提出,捉萤火虫怎么就如此顺利呢?用什么方法捉的?就是捉住了,又把它放在哪儿?我还建议他把这些过程写得细一点,并注重详略得当,学生很受启发,联系自己的活动经历,重新修改了习作,一位学生写到:第一次捕捉萤火虫从指缝中飞走了,第二次却把萤火虫拍死了,第三次吸取了经验,用一只手把萤火虫捂在墙上,另一只手慢慢的进去捉住了萤火虫的翅膀,再把它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瓶里,这样一改,内容曲折有变,描写细腻有趣,借助这样的评讲交流,培养了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能力,日积月累,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把交流过程中积累到的素材记下来。这样,学生会逐渐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二、少机械模仿,多驰骋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的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当前部分小学生善于机械模仿,题材陈旧,随波逐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创造契机,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燃烧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
1、提供想象的支点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教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支点,他的想象之鸟飞得越高,想象之花开得更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想象作文题目。如,《我和"神六"相约太空》、《2008年的我》、《如果我是孙悟空》、《未来的……》、《奇遇……》、《火星探险记》……供学生选用,学生对这些题目很感兴趣,略加思考,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于喜笑颜开之中,一篇篇美文纷至沓来。
2、搭建想象的平台
(1)据学生爱看童话,爱幻想的特点,给学生搭建一个想象的平台,供学生思维自由驰骋,学编故事或童话。例如:剪一堆吹塑纸图片,小桥、小河、树林、青草、房屋、让学生带一些塑胶的小白兔、小猴子、大象、狮子、狼等小动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一些材料,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景,编出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
(2)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词语,自由组合编故事。例如:根据"红伞 电脑 医院"编一个故事。
(3)放两段相关的音乐,如放一段流水声,鸟鸣声,再放一段欢快的舞曲,让学生讲述一个童话故事。
3、创设想象的情景
(1)结合阅读教学,根据教材文本简略处开展情节扩展式想象练习,特别是文本省略或意犹未尽之处展开文意延伸或想象。例如,《穷人》的结尾是这样的,"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语言戛然而止,但文意没有言尽,可让学生续写下去。
(2)根据一组关键词展开想象训练。作为教者,应注重写作内容启发与点拔,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等还未能达到那种超越的境界。特级老师贾志敏设计的一堂课令人有所启示:上课开始,贾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闷热"、"冷饮"、"青蛙"三个词,接着在"闷热"下面贴上了写有"一元钱"的卡片,在"青蛙"
下面贴上了一幅"青蛙"图,然后设问如下:①谁能用"闷热"、"冷饮"、"青蛙"各造一句?②谁能把三句连起来说一段话?接着贾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略加归纳补充写出一段话,并板书"太阳""风""知了""大黄狗""汗珠"等词,要求学生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写出开头的一段,学生兴致勃勃,情真意切,精彩片段自然奔赴笔端。
(3)结合生活情景,提供开头或结尾,展开想象练习。例如:放学了,张雯雯正走在放学路上,发现一位老爷爷被摩托车撞倒……
三、少娇柔做作,多放飞心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学生在作文时,要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作家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1、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机会,创设情景,经常性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例如,学校科学文化艺术节作品评比结束后,学生很想知道是否获奖,以此为契机,在颁奖之前让学生先来畅谈自己的心里感受。结果,学生的感情多姿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真切自然,各种心理状态,跃然纸上。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想不到,我的科幻画能获奖,以后我要多参加"奇思妙想"活动;有的写道:看到大家结果红彤彤的证书,非常着急,我的布贴制作--变废为宝难道没有获奖?心里紧张极了,心"突突"地跳着。我也坐不住了,恨不得从教师那里把奖状夺过来,看个究竟。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
2、培养学生流露真情。日记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无拘无束地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下午最后节课是英语课。上课时我忐忑不安,放学时我要冒雨回家了。下课铃一响,我匆匆跑下楼,哀求老天爷不要再"哭泣"了,可它哭得越来越凶了。校门口许多家长在接孩子,我渴望妈妈也能来接我,简直是妄想--妈妈今天出差。大雨倾盆,走在路上,我的裤脚、头发都湿了,像一只落汤鸡。路上的行人渐渐地少,我觉得自己好可怜,回家对着镜子一看,哎,都怪自己上学没带雨伞……如此,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勇于流露真情的习惯,作文时真情自然便会在字里行间流淌。
3、拓宽情感流露的空间。宋代谢枋得指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这话启示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必须让学生尽情去想,放胆去写,畅所欲言。框框越多,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要对照教师定的要求或标准,束缚了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心灵不能自由放飞,内容单调乏味,情感也就不能自然流露。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智能基础,减少命题作文,适度调整要求,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可以袒露心灵世界的空间。因为只有发自肺腑的才是最真的,最纯的。
四、少灌输定式,多真实表达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在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之下,小学生作文应坚决摒弃那些限制思维和表达的陈旧范式、大话和套话,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抒写评价自己的生活,对发生在周围的和自己熟知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用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拟自己别具一格的题目,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拣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尤其应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教师进行作文指导首先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打开自由表达的思路,而不是考虑向学生"灌输"什么、给学生"规定"什么。有的教师往往注重用更多的精力设计一系列问题,千方百计设计种种套路,引诱学生往圈里钻,更有的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漠然处之,但却经常"命题",让学生去"做"作文,失去了"自我"和"真实",毫无个性可言。例如,为反映"家乡的变化"这个主题,学生各显神通,个性飞扬。
1、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由于学生生活境遇的不同,最近发展区域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小学作文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为反映"家乡的变化"这个主题,学生有的探寻家乡的名胜古迹,观赏家乡的自然风光,有的去尝家乡的风味小吃;有的去调查家乡新修的道路、带着群众干的致富能手,有的去参观家乡最有影响的建筑、河流。
2、选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
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求新奇,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用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反映家乡变化这个主题。有的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以突出家乡的可爱;有的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家乡的养殖大户能手,报道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来表现家乡的可爱;有的以小调查研究员的身份,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反映家乡的可爱;有的以拟人化的手法,童话的形式让土特产自述展现家乡的可爱;有的以广告人的角色为家乡创作收集广告语,在收集创作中凸现家乡的可爱。
3、拟自己别具一格的标题
好的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吸引人的作用。为反映"家乡的变化"这个主题,启发学生拟自己别具一格的题目:《小桥 流水
人家》、《迷人的花木园》、《种植能手郭大伯》、《气魄的龙川广场》、《我爱你, □□》、《家乡路的变迁》……
4、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生语言的个性化,要引导想象,润育童心,巧用修辞,启迪童真,活用词句,流淌童趣。要多点欣赏,少一点苛责;多一点感动,少一些失落。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小桥流水
人家》中,学生这样写道:"瞧,蓝色透明的天空像一块好大的玻璃,那么干净,白云姐姐们开心地在上面玩着,还不时地跑到小溪里照照镜子。小溪哗哗地唱着歌,蹦跳着奔向远方,说是要赶着去参加大海组织的聚会……"
注释:
特级教师张光璎第六讲《生活即作文》2004-8-16
宋.朱熹《观书有感》
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吴立岗等:《苏联教育家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7页。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页。
K12教师频道:陈鑫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5-2-23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页,第10页。
《黄金教育资源网》文章中心-教案资源-一年级《小小的船》,2004-5-24
《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0年8月,第49页。
参考文献: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4次印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9次印刷
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次版
《语文教学之友》第7期 第11期 2000年
《论语。为政》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