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测绘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测绘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
  一、我国测绘发展现状及国际发展综述
    
    1、 国际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概述
    
    自1994年美国以总统令提出建立“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和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这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后,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由于它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步骤,因而各国都将其列入国家发展的重重之重,特别是 “数字地球”构想在测绘行业中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地球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测绘手段、测绘成果的表现形式、测绘成果的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大地促进了测绘科技的发展。 
    
    (1)测绘手段的变革
    
    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出现和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好象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
    
    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字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
    
    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宽带网络传输),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Iknos卫星影象,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甚至0.61m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影像制作更高比例尺的数字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km。
    
    (2)数字地球的新要求
    
    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植被、建筑物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这就是虚拟现实模型。
    
    目前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就能够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建立立体地形或地物虚拟模型。但如何将这一技术用在因特网上对多种测绘产品和普通用户提供虚似模型甚或虚拟现实模型,则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功能强、效率高的因特网和GIS软件。这表明还要大力发展支撑测绘产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宽带、高速图形图像网络,
    
    从全球来说,目前海洋的精细测绘基本上还是空白,由于陆地高程基准不能用水准测量传递到海洋,在卫星测高技术的支持下用某种去掉潮汐影响的平均海面作深度基准,精度可达米级。但广大的开阔深海的海底地形测绘不可能用船载测深仪完成,用卫星测高结合重力数据(低阶或中阶重力场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目前试验精度可达10~100m。数字地球将要求海洋测绘技术有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2、 我国测绘发展现状
    
    继“数字地球”这一理念提出后不久,北京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数字地球”有关的国际会议-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强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地球的作用,实行“需求牵引、统筹规划、阶段发展、共建共享”的方针,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随后,“数字地球”的概念逐渐演变成“数字中国”、“数字区域”、“数字省”和“数字城市” 。在这样大好形势下,我国测绘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1)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
    
    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国家投巨资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土调查,积累了专业齐全、系统性和标准化程度较高、覆盖全国、多期、不同比例尺的地理信息,绝大部分地理空间信息由国家生产和管理。
    
    初步测算经数字化可以进入网络进行共享的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约1250 GB。同时已积累了丰富的对地观测数据,包括50年代以来覆盖全国的多期航空相片约500万张以上,70年代以来多期覆盖全国的国内外卫星影像50多万景,约140TB。全国共建设500多个大中型数据库,涉及主要应用领域为:基础及综合应用;土地、房产;市政、规划、道路;林业;土壤、农业;水利、水土保持;地质;遥感;生态、环境;铁路;勘界;灾害和其它。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为:全国1: 400、1:100万、1:50万、1:25万及部分地区1:5万和七大江河流域重点防汛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建成的土地基础数据库有1:50万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全国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重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正在建设的土地基础数据库有: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全国开发区数据库、全国城市基准地价数据库、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1:1万-1:5万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括乡规划数据)。
    
    此外,1:500-1:1000城镇地籍数据库、1:2000-1:1万城市基准地价数据库、建设项目用地与补充耕地数据库等也正在部分省、市、县建设中。
    急需要建设的土地基础数据库主要有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建设项目预审数据库、国家级土地开发、复垦数据库、国家级城镇基准地价数据库等。同样还需要建设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相应的数据库。
    
    国家基本资源与环境时空数据库建设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依照1:10万比例尺专题地图的成图标准要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图形数据库、野外考察数字相片库(用于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和对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多重采样框架数据库、动态监测数据库(1:10万比例尺)、全国资源环境与地区经济综合数据库、城市空间数据库(主要有1:500、1:1000、1:2000、1:5000和1:10000等5种)。
    
    (2)空间信息技术标准建设
    
    ①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标准(国家标准)
    
    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标准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研究,该标准定义了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影像数据等三种数据的交换格式。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交换软件,实现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该标准已于1999年8月2日作为国家标准予以颁布,2000年10月1日实施。
    
    ②空间信息共享元数据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对地理空间信息描述的基本内容和模式,其内容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的标识信息、质量信息、表示信息、空间参照信息、实体和属性信息、发行信息和元数据参考信息等部分。
    
    ③国家空间信息共享体系
    
    已逐步建立和健全国家空间信息共享体系,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服务。
    
    (3)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与管理技术能力
    
    国家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与管理技术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基础的平台和工具,是产业发展的灵魂。该领域的主要技术包括: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软件、以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软件等。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国外软件一直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国产软件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但是,随着国家的重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种局面已经大为改观,特别是在"九五"期间,我国自行研制的该领域的软件许多都已经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①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
    
    在"九五"期间结合实际应用先后开发了大数据量遥感信息快速处理系统,高光谱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系统、数字正射影像制图软件系统、SAR图像处理程序包、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
    
    在"九五"科技攻关和863项目中开发的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HIPAS),采用国际通用的开发环境,按照模块化、开放式的特点进行开发。该系统对推动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许多项目和国际合作中成功地应用。
    
    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参加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的国产GIS软件测评中获优秀奖的数字正射影像制图软件系统(PhotoMapper),已占领国内数字影像地图的国内市场,并被国家测绘局指定数字正射影像地图生产软件,已在国土、测绘、城建、地质、林业、农业、水利和军事等部门得到大规模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JX-4C DPS)已经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并销售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拥有业内最多用户、应用领域最广的技术平台之一。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已经作为商品化软件在国内外市场销售,有广大的用户群。
    
    ② GIS技术能力建设和软件开发
    
    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一支重要的力量,国产地理信息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从1995年的几乎为零发展到1999年的28.9%,到2001年的调查表明,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之比已跃为58:42,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图形处理等方面,已占明显优势。经过"九五"科技攻关,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和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础软件MapGIS可对数字、文字、地图、遥感图像、GPS定位数据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一体化管理、综合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整体水平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当。特别是它的空间分析性能,较国外优秀软件有明显的优势。在电信、地下管网、数字国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地图出版、民政事务等领域使用,每年销售1000余套,成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市场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基础软件GeoStar具有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转换、处理、查询、分析、制图等功能。它的DEM处理能力,在精度方面已经超过国外同类优秀软件,在我国1:1万七大江河流域DEM数据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基础软件以外, AM/FM应用开发平台Grow具有大数据量管理和高效的实时三维显示、具备动态拓扑实时重构、面向对象建模、支持网络浮动用户管理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实时通信底层紧密耦合等AM/FM领域特殊要求的功能,可以在广域环境中组织多级分布式多用户协同工作,整体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多次与国外软件竟标中获胜。
    
    在空间数据获取和加工生产方面,数据加工软件GeoWay、EPS2000系列和数字正射影像处理软件PhotoMapper等支持地图扫描数字化、野外直接采集数字化地理数据、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形成了完整的空间数据采集、加工生产平台,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空间数据生产方面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市场。
    
    在地图出版领域,国产地图出版软件"方正智绘"和MapCAD在功能和性能上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软件,牢牢地占据了国内工程地图出版市场。此外,在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应用方面, 国产软件已经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地理信息发布、交通旅游、房地产销售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在奥运申办、数字北京、昆明世博会等工作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GeoBeens、Geosurf、 AF InternetGIS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着国产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一批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支持的范围,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年总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五年中平均年增长率超过75%,带动国民经济产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国家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也带动了全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关注,近两年来,国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企业大量涌现,发展形势十分喜人。由于国产软件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了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普遍大幅度降价,这也有利于国内消费者。
    
    ③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导航技术能力建设
    
    建立了我国点位分布较均匀、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相一致的高精度地心坐标框架基准。由于受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约束,国家GPSA、B级网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大规模高精度GPS网,但其数据处理精度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一些GPS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开发并完成了服务实时和非实时的差分定位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安、银行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指挥,调度及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等领域。
    
    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处理的全国GPS2000网,其点数可达2000余个,其中GPS永久性追踪站为25个,该网点的相对精度预计可达10-7以上。这个网在2002年启用后,使我国大地坐标框架在三维和高精度方面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另一方面,该网点的平均密度仅为1:70km×70km。也就是平均9幅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才能找到一个GPS2000网点。
    
    为了推动我国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我国除了利用美国的GPS卫星外,还在探索与欧洲的合作,如GALILEO系统合作计划。
    
    3、存在问题
    
    ①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中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存在;
    
    •国家对测绘的投入不足;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基础性信息资源不足,信息标准化进程缓慢;
    
    •高分辨率航天遥感数据源90%以上卫星信息资源来自国外;
    
    •现有公用网络还不能满足海量空间信息高速传输的要求等。
    
    ②空间信息技术标准
    
    •空间标准规范滞后
    
    在基础类标准规范中,目前只有"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成为国家标准,但缺乏相应的软件工具,国内使用还不普遍;一些重要的数据标准,如空间元数据标准、空间元数据系统运行规范、空间数据共享模型等还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与真正成为国家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一些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标准、空间数据传送协议、空间互操作协议、空间信息查询语言标准等尚未开始工作。在应用类标准规范中,尚未建立一个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或标准。在行业和工程标准规范类中,也没有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质量标准、地理信息应用工程质量标准、工程承担单位资质论证标准、建立标准等。标准是规范技术和产品的重要依据,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进入WTO以后,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门槛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空间数据共享困难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空间数据的获取和生产正在大规模开展,国家、部门、地方和单位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空间数据和专题应用数据。全国已经建成100多个大型空间数据库。由于没有空间数据的共享机制和政策,目前大量的是各自为战,许多数据库只是限于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利用效率极低。一方面是大量数据闲置,另一方面继续使用的单位又找不到数据,结果是出现严重的数据重复建设现象。例如,仅北京市的电子地图,就有不下10个单位在生产。一些建成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就因为缺乏现势数据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的普及和产业发展。
    
    ③GIS、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与软件
    
    •商品化和产业化
    
    在"九五"期间开发的大数据量遥感信息快速处理系统,高光谱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系统、数字正射影像制图软件系统、SAR图像处理程序包、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这些软件虽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总的来说,其商品化和产业化还不够。
    
    •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系列不完整
    
    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还集中在中小型产品,缺乏大型软件,致使国家大型空间信息应用工程还完全依赖国外软件,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另一方面,在"嵌入式"实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方面,我国还比较落后,产品不够成熟,这对数量极大的地理信息系统社会化应用和军事应用极为不利。此外,我国十分缺乏应用领域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特别是缺乏可以支持行业应用的开发平台软件。
    
    •技术储备不足
    
    国内在这一领域基本上处于跟踪、追赶的状态。经过艰苦的努力,差距大幅度缩短,但技术储备显得不足。理论研究、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三个层次中,放在第一、第二层次的注意力显得不够。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我国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开发方面在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够,国外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一直占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市场。目前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商品化程度不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与国外商用卫星图像处理软件相当的产品。
    
    ④GPS技术能力和应用软件
    
    •GPS2000的点数过少
    
    GPS2000网要真正成为实用的国家大地坐标框架,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静态)定位用户(不论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GPS2000的点数过少,分布密度太低;而要服务于全国动态或高精度定位用户,则要在中国建立远比25个更多的GPS永久性追踪站和相应的数据传输、处理和分发的网络系统。
    
    •缺乏自主生产的GPS接收机
    
    我国GPS接收机97%为外国产品,年销售量约3亿人民币,其中测量型约1亿左右;导航接收机约3万台,近1亿万元;应用系统开发产值约1亿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中国的GPS市场规模只占国际市场的0.3%左右。目前国内从业公司约200-300家,其中60%为外国产品的代理销售商。而依靠自身技术队伍,选择OEM板级产品进行系统集成、自主开发应用软件的公司约有七、八十家。其中除航天部704所有少量自主品牌产品提供市场外,几乎没有一个公司投资生产国产GPS接收机。至于专门从事车载GPS自主导航系统开发的国内公司数量很少,更未见到商品化程度较高的软硬件系统。
    
    •缺乏统一的大地定位参考框架
    
    虽然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但没有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
    
    •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没有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仍为空白。
    
    •陆地GPS定位框架未能向我国领海扩展,需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
    
    •我国重力基本网需重建,需要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
    
    二、我国测绘发展战略目标及分析
    
    (1)、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努力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强有力的测绘保障。
    
    (2)、完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基础测绘保障体系和现代化测绘技术体系,加快标准化建设。要对现有标准进行清理,制定和修订一批有利于建立共享平台的地理信息新标准,保证国家、省、市、县地理空间信息的整体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促进地理空间信息的共建共享。
    
    (3)、更新周期、政府投入、技术标准、成果共享、分级管理等方面,依法逐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稳定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为社会各界提供新颖可靠的测绘数据资料。
    
    (4)、要建立健全以3S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化测绘体系,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五个重点数据库工程,包括国家空间定位基准数据库工程,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工程,城市综合地理信息数据库工程和专用数据库工程。同时要着力开展数据整合、集成和再加工,形成系列产品,积极为政府其他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基础平台。
    
    (5)、以应用为主导大力开展测绘技术应用,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加速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环境,支持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空间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7)、进一步加强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技创新,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8)、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对外开放,培育国内外应用市场,提高我国在国际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9)、积极推进空间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充分发挥空间技术应用的商业效益,注意培植具有产业化和商业化前景的领域和项目。
    
    (10)、进一步加强对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宏观规划指导与协调,促进各类相关机构的协同与健康发展。
    
    (11)、落实人才培养和吸引高技术人才参与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事业的政策。同时,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技术培训,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
    
    (12)、大力研制、开发国产测绘设备、仪器、数字化测图软件,并推广鼓励应用国产品牌软硬件,以促进基础测绘工程的低投入、高收益。
    
    三、重大测绘项目建议
    
    •大地测量方面:
    
    (1)、尽快统一我国大地定位参考框架的建设,对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此举可望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的大地定位框架。
    
    (2)、 将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填补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空白。此举为统一陆海大地水准面,建立海洋高程基准,研究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
    
    (3)、 研究将陆地GPS定位框架向我国领海扩展的方案,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
    
    (4)、 尽快完成重建我国重力基本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加大力度支持对卫星测高数据的利用,为下世纪确定我国亚分米级或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储备,建立可在因特网上运行的新的重力数据库。
    
    (5)、利用新的卫星遥感测地资料重建我国30″×30″数字高程模型。
    
    (6)、 尽快研究我国大地测量数据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着手建立国家级能够进入NSDI的大地测量数据库。
    
    (7)、开展多角度测量、测高和成像技术并逐步走向实用,目标探测由二维向三维拓展。
    
    •遥感遥测方面:
    
    (1)、获取全球对地观测信息的遥感和定位卫星系统迅速发展,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技术和能力全面提高,加强国际竞争和合作。
    
    (2)、充分已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随着美国SA政策的终止和这些国家空间定位系统的投入运行这一大好时机,提高我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定位精度、运行的可靠性。
    
    (3)、 在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取得突破,提高卫星遥感传感器的分辨率。
    
    (4)、 在全球观测的背景下,提高目标重复观测的时间分辨率和卫星的光谱分辨率。
    
    (5)、 发展民用遥感卫星的研制,以多源、多分辨率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和网络在线应用为特点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
    
    (7)、加速空间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步伐,促进卫星定位和遥感设备的研制发射以及遥感数据产品加工服务的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8)、加强以地球系统为目标的对地观测计划,以形成多平台,多系列,多种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四、促进测绘发展的重大措施建议
    
    (1)、针对我国国情,制定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政策,应当首先考虑四个原则:鼓励公开,提供数据共享程度的原则;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利益驱动的原则;运用国家宏观手段的原则以及实行数据分类动作的原则。
    
    (2)、制定空间信息共享政策,包括:数据投资政策、数据报偿定价政策、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政策、数据分类运作政策、数据公开和保密政策、数据安全和防护政策、数据产权保护政策、数据质量监督政策和数据标准化政策等。
    
    (3)、解决数据共享的关键问题,主要有: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和数据格式;地理信息的标准化;空间数据质量;数据的互操作;网络建设;政策和法规。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部门和地区之间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
    
    (4)、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实现地理数据共享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国际上有关组织研制的地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理信息标准的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的理论基础和适用性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地理信息标准的研制,真正发挥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委员会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研究、制定、修订和颁布地理信息标准的速度,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和地理信息产业化的需要;努力提高标准的质量并与国际地理信息标准接轨,但要保持其独立性;加大地理信息标准的宣贯力度和推广应用;成立地理信息标准认证机构,开展标准一致性测试工作。
    
    (5)、空间数据质量标准化,空间数据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数字产品有不同的质量特性和不同的度量指标以及不同的评定原则。因此,数据质量元素及其子元素的确定、数据质量的检测方法、度量指标体系、综合评定的原则和方法,尤其是理论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和数据质量的管理需要深入研究,以提高数字产品质量水平和加强质量管理。
    
    (6)、支持基础性、业务化运行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开发。这一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将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国家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应用和服务能力。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步骤完善国家和省级各类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将其纳入全国性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形成相应的信息服务能力将全面提高我国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公共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为各个领域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高起点发展的信息环境。
    
    (7)、支持各类空间信息应用示范系统的实用化、产业化运行,加大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地理空间信息系列产品。
    
    (8)、健全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公益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其交换网络体系,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9)、重视遥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国家基础性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基础影像数据库、地物波谱测量数据库以及应用模型库等基础数据群的建设,使其对空间技术的开发和不断更新的应用形成强大的支持。加速对具有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
    
    (10)、进一步加强测绘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技创新, 切实保证数据的质量,数据的延续性以及应用的可靠性。不断跟踪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的前沿技术,促进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的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国产化水平。在政府采购项目中,要优先考虑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装备。鼓励企事业单位研究、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软件产品,替代进口。
    
    (11)、鼓励企事业单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生产经营地理空间信息产品,并提供商业化服务。积极促进现有地理空间信息高技术企业重组、联合,形成规模化经营能力,造就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市场的健康发展。
    
    (12)、加强对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宏观规划指导与协调。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都在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但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条件和工作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够平衡,为此加强国家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成为保障各级、各行业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统一、科学、互联、互通的重要保证。
    
    (13)、加强测绘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使之纳入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计划和规划,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地理空间信息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保障国家各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性和通用性。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导性,鼓励各地立足于本地区信息化的条件和需求,从省情出发,以应用为主导,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找准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讲求实效,实现高起点跨越发展。特别是在地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化途径的选择方面,应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资金。
    
    (14)、建立、健全国家空间遥感的管理体制,针对新世纪全球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研究制定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和制定可操作的发展战略、基本技术路线、总体规划和专项计划、政策法规,以及重大研究发展和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计划的立项、论证、投融资渠道的落实的拨款制度等。
    
    (1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对测绘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和吸引高技术人才参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持续不断的支持这一领域的科学探索,增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应用成果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技术培训,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
    
    从总体上看,中国测绘已向现代化全线推进。
    
    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说,必须把测绘科技创新摆在测绘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提高我国测绘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紧紧抓住测绘科技发展战略机遇。
    
    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李维森介绍说,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测绘科技的新跨越。基本建立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满足测绘发展需求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测绘技术体系沿着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产品知识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有较大的进步,信息化测绘体系初步形成,解决测绘事业发展中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部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在本世纪中叶整个测绘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基础。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