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在家里,由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在学校,有同学、老师,在工作中,有同事、上下级等等。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大学新生,刚一到陌生的环境,开始过集体生活,这时候他们的人际交往比中学时代要广阔得多。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恰当处理各种交往,使每一个学生面临首要问题,也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所有非器质性心理障碍的发病机制都在于人际关系不佳。人际关系也影响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 ? 卡耐基曾说: “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15% 靠自己的知识,而 85% 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 ” 因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

  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身边各种社会领域里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

  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其人际关系的基础逐渐由地缘关系向业缘关系过渡,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友谊网络,几乎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就社会行为的情况和性质而论,大学生奋斗的目标一致,直接交往利害与共,年龄相仿,他们有较长的时间在一起生活,容易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就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成因来看,交往的目的不以物质为前提,也不进行产品交换,因而它不是物质关系,而是一种精神关系。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以交流感情、切磋学问、探索人生、追求理想、揭示主客观世界的奥秘为主要内容。当然,也有互通有无、相互馈赠等情况,但那是象征性的,是精神交往的补充。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培植亲密友谊的良好土壤,正确地把握这些特点,对促进大学生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面子心理 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冲动心理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或者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实则也是冲动表现。象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  

    宽容心理 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磨擦、冲突。但是,如果你和同学交流时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直道其详,还是近取诸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  

    封闭心理 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事业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自以为是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了此一生。对于心理封闭的同学,最重要是要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热情关心他(她)、帮助他(她),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她)。

  三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