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第2页

  暴菌混水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氨指标超高,死鱼开缸法一般会达到5mg/L以上,这种毒素指标的水质是很容易死鱼的。过度繁殖的异营菌会和硝化菌争夺缸内有限的资源,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闯缸鱼开缸法氨指标一般会在1mg/L以下,这种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更适合硝化菌生存,开缸速度快也更容易保持水质清澈。

  关于硝化菌制剂的使用。自然开缸法是不添加硝化菌的,完全依靠水体里自然存在的硝化菌慢慢繁殖。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硝化系统建立较慢,一般需要30-45天才可以完善。现在比较流行使用硝化菌制剂来加速开缸,有资料表明使用硝化菌开缸比自然开缸法的速度要快很多。

  硝化菌是由亚硝酸菌属和硝酸菌属构成,亚硝酸菌负责氧化分解氨,将其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菌负责把亚硝酸盐分解为硝酸盐。硝化菌虽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水域,但要想将它制成制剂却极为不易。在所有微生物制剂中硝化菌制剂的生产最为困难,是因为硝化菌无法形成内孢子而达到真正的休眠状态,而只能以假休眠状态存在,尽管假休眠状态下菌株的代谢作用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但仍需要进行有氧呼吸,若保存环境缺乏氧气,假休眠状态下的菌种仍无法长久保存,这是制造硝化细菌制剂所面临的最大技术瓶颈。

  选用硝化菌制剂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干粉硝化菌是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将硝化菌干燥后分散于粉状基质中制成的,故保存时间较长可以1-2年。液体硝化菌保存时间短,最好选用半年之内生产的。硝化菌制剂在生产时,菌液里不能含有任何能引起异营菌分解的有机物,否则瓶封中的空气将很快被耗绝,而形成厌气状态,这就是有的硝化菌会臭的原因,这种臭硝化菌里实际已无硝化菌,而是已经腐败了的高浓度营养液,这样的东西倒鱼缸里,会使鱼缸的水富营养化,细菌会疯长,俗称“暴菌”,所以水会极度混浊。硝化菌的添加对于快速建立硝化系统是很有帮助的,开缸成功后硝化菌已经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理论上讲不再需要定期添加了。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关于喂食和换水。开缸养水期间应该正常喂食,以便使闯缸鱼产生足够的垃圾来培养硝化菌,每天1-2次的喂食频率,每次七分饱即可。开缸期间有人提出不换水或者尽量少换水,目的是怕换水后降低了氨的浓度,减少了硝化菌的口粮。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在开缸期间只要检测到有氨的存在,就说明硝化系统还没有完善,硝化菌还没有能力把所有的氨分解掉,因此不用担心硝化菌的食物问题。开缸期间不换水最大的问题是毒素不能被稀释,只能依靠硝化菌慢慢地分解,从而延长了开缸时间。开缸期间正常的换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稀释毒素,达到氨的合理平衡的供给,减少开缸时间,更易保存好水质。 关于水质毒素检测。传统的开缸方法主要是以经验或闯缸鱼、试水鱼的表现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开缸是否成功。很多人开缸一周看到水清了闯缸鱼也很活泼,就认为硝化系统完善了,下主鱼后不久就出现病患或者死亡,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是因为“新缸综合症”在作怪。在开缸1周至一个月这个期间内,由于硝化系统不完善,硝化菌不能完全分解掉水中的毒素,所以会造成鱼的中毒死亡,如果开缸手法不正确,使氨毒积累过多,那么死鱼就更是家常便饭了。所以在开缸过程中必须要控制氨的含量,通过前面所述的各种方法尽量降低氨的含量才是关键。

  水清与硝化菌没有必然关系,大量的试验证明在水很清的状态下,仍能检测到高浓度的氨和亚硝酸盐,因此不能以水清作为硝化系统建立的依据。使用氨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进行水质毒素检测是非常科学直观的方法,可以让整个开缸过程变得透明和可控,以氨和亚硝酸盐检测数据为零作为开缸成功的标志,此时再下主鱼成功率相当高。

  综上所述,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强大的过滤系统、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制剂的合理使用、以及科学的水质毒素检测等要素是硝化系统建立完善的基础与核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