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其因对措施的应对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其因对措施的应对
1.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间迅速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的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

  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二.大学生就业的定义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凡是在规定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的人都属于就业者:

    (1) 正在工作中的人。这是指在规定的时期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工作的人。

    (2) 有职业,但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暂时脱离了工作的人。例如 , 由于疾病、工伤、休假、劳动争议、旷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损坏及出现故障等原因而临时停工的人。

    (3) 雇主和自营业人员,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劳动报酬的家属工人。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发展,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履职而不错位。否则,不但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会还会极大地阻碍其发展。所有发达国家政府无不把充分就业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是社会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甚至危机到政府的统治地位。这就是发达国家政府为何那样看中失业率数据,那样密切观察就业率数据的原因。目前,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和潜在失业人员的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再不重视和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再次,把就业作为首位工作来抓,有利于政府自觉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以改革改制为借口,大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使职工下岗失业。一些政府不但袖手旁观,而且为了所谓的政绩,助纣为虐,背后给予支持和撑腰。一些私营企业不但克扣职工工资和待遇,而且随意体罚和开除员工。

  四.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说,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就是规律。

  2马克思关于《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是的考虑》一文中的理论提供指导。

  五.研究的方法

  1问卷法对象邯郸学院的全体师生

  2访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