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封建制度的虚拟化-以寿王李瑁为个案

唐朝封建制度的虚拟化-以寿王李瑁为个案-任晓勇老师
内容摘要:中国“封建”制度存在了三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它的形态和实质是不断演变的。本文以杨贵妃前夫寿王李瑁为个案,对唐朝诸侯王的封爵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论,认为:与周、汉时期诸侯王的封国都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实体不同,初唐以后的封国是虚拟性质的。李瑁等王子们不“就国行政”,在经济上,封国也不是食邑,他们直接从皇室府库里领取“衣食租税”。本文还认为,唐明皇能够夺媳为妻也与唐朝“封建”制度的虚拟化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唐朝;封建;虚拟化;寿王;李瑁;杨贵妃;

  “封建”一词是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一般认为它是英文feudalism的对译词,人们用它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学说中“封建社会形态”中的一个核心术语,用它来界定、指称中国古代秦朝以后二千多年的社会形态。

  不过“封建”二字并不是近、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新词汇,它的来源非常古老,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这个概念以及它所指称的一种政治制度就已经存在了。

  近些年,有人对西方历史上的“feudalism”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用“封建社会”来概括秦朝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笔者以为,要解决它,首先需要对我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封建”现象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沧桑岁月里,它的形态和性质是在不断演变的。本文主要探讨在唐朝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封建”制度的特征和性质。在论证方法上,是采用以具体个案(杨贵妃前夫寿王李瑁)来说明的策略,并注意与其他历史阶段做比较。希望本文的论述增进人们对“封建”制度相关问题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一 李瑁封号“寿王”之“寿”的含义

  众所周知,杨贵妃(玉环)原是寿王李瑁之妃,而李瑁则是唐玄宗第十八子。据《旧唐书》卷一百七《玄宗诸子传》和《新唐书》卷八二《十一宗诸子传》等文献记载:李瑁,本名清,武惠妃之子。他在唐玄宗五十九位子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经历。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玄宗一度想立她为皇后。李清之前,武惠妃已生过二男一女,但都夭折于襁褓之中。所以李清出生后,倍受珍视,被送出皇宫,在宁王李成器的府邸中养育。李成器(后改名宪)本是睿宗嫡长子,曾以此身份为太子。但在一场阻止外戚篡夺皇权的宫廷政变后①,他以“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1]927为理由,把皇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平难功臣李隆基。所以他一直是李隆基最敬重和最放心的兄长。宁王也不负重托,其妻元氏“自乳之,名为己子”;(李清)“十余年在宁邸。”[2]841李成器夫妇实际上就是李清的养父母。开元十三年,李清被封为“寿王”。二十三年,承诏改名为瑁。

  唐制:“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皇兄弟、皇子,皆封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2]321依此原则,作为皇子,李瑁自然应被封予一等爵位,即称“王(亲王)”。

  李瑁封号中的“寿”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涉及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问题了。

  “封建”一词,其本义是封土建邦,主要指天子(皇帝)按照不同等级(即爵位)把土地和民众赏赐给宗室成员或异姓功勋大臣,使之建立藩国,辅卫京师朝廷。学术界一般认为,分封制滥觞于殷商,而形成于西周初年。西周数百年是其典型形态。秦朝废除之而代以郡县制。西汉初既沿用郡县制,又恢复分封制,两制并行。这种政治体制格局,自汉至清历朝都沿用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不废,只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具体内涵逐渐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从历代“封建”惯例看,爵位前的封号都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指国家的某一行政区域。先秦商周时期多达数十百计的诸侯王国自不必说,其后如:西汉“七国之乱”所涉及的吴王、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和淄川王,西晋“八王之乱”所涉及的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成都王、长沙王、河间王和东海王等,其爵位前的名词都是当时的行政区域,汉代称国,晋朝以后演变为以郡代国。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刘禹锡曾拟作过四篇册封某皇子为某王的文章,即《拟册齐王文》、《拟册楚王文》、《拟册邠王文》和《拟册晋王文》。用齐、楚、邠、晋分别代指国家的东南西北四方之地。每篇册文都是先描述某一封国的地域特征,如《拟册齐王文》云:“启兹东国,境于青州。略嵎夷,导潍淄。盐絺贡庭,檿丝入篚。粤在少昊,为爽鸠之域;沃若殷商,乃薄姑之邱。周实太公之国,积海岱之饶,习戎革之盛。……”[3]6062其中所涉地理和史事皆与“齐”有关。这个具体的例子无可置疑地表明,爵位前的名词是一个地理概念②。唐朝李瑁被封寿王的册文已不传,但可以肯定,“寿王”之“寿”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指的应是唐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那么,“寿王”之“寿”具体是指哪个地方呢?检索《旧唐书》和《新唐书》“地理志”可知,唐朝时,以“寿”为名(含以其为首字)的州和县共有十一个,其中三个是州,八个是县。按照唐朝的常规,在分封制中,州和县是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等级:州,相当于汉、晋时的国和郡,是封给一等爵位的,被封者是皇兄弟和皇子,称王(即亲王)。而县是封给二等及其以下爵位的,被封者有皇孙,称郡王或郡公(这些唐县在历史上一般都曾被设置为郡);被封者也有皇女,称公主。唐朝地名有个规律,其州名几乎都是一个字;而其县名则几乎都是两个字。所以,一等爵位者即称某王,二等爵位者则称某某郡王(或某某公主)等。以盛唐时期为例,唐玄宗有子三十人,皆先后封爵。其中有两次大规模分封,即开元十三年册封了庆王、忠王、棣王、荣王、光王、仪王、颍王、永王、寿王、延王、盛王和济王等十二位;二十一年册封了信王、义王、陈王、丰王、恒王、凉王和汴王等七位。两次共册封了十九位亲王。[1]55-57,930-931经查考《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旧唐书》和《新唐书》“地理志”等文献,上述王爵的封号都是唐朝时的州名③。这就是说,“寿”字应该是个州名。

  有唐一代曾有三个寿州。一个是属河南道,在今山东省郓城一带,《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云:“寿张,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寿良入寿张,属郓州。”“武德”是唐高祖李渊年号,此“寿州”设在唐初,而且次年即废除。唐玄宗时,不可能以此地分封王爵。

  另一个叫南寿州,属江南道诸蛮州(后属黔中道羁縻州),在今贵州省贵阳市南部,《新唐书》卷四三《地理志》云:“南寿州,贞观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强地置,四年更名(庄州)。”“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此州设在初唐,次年即废,盛唐时也不可能用它来分封。

  第三个寿州,属淮南道,大约相当今天的安徽省六安市,即皖西地区。《旧唐书》卷四十《地理志》云:寿州,“隋为淮南郡。(唐高祖)武德三年改为寿州。”此后,除天宝到至德时期有十七年改称寿春郡外,有唐一代近三百年一直叫寿州。该州领辖五县,即寿春、安丰、霍山、盛唐和霍丘。治所在寿春县(今寿县)。本州范围与今之皖西即六安市基本相同④。笔者认为,李瑁所封应该就是这个寿州。

  李瑁的寿王封号得之于淮南道的寿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前文已提及,李瑁出生后即被送到宁王李成器府邸养育。李成器是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与李隆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睿宗第一次在位时,他是太子。后来武则天取代傀儡儿子,自立为帝,“睿宗降为皇嗣”,李成器便被“更册为皇孙”,“降王寿春”(即寿春郡王)。睿宗第二次即位后,李成器才进封宋王,后又徙封宁王。[1]927寿春是县,皇孙也只能封为二等爵位,所以武周时李成器被降级封为“寿春郡王”。他做寿春郡王共十余年。李瑁是李成器的“养子”,因此开元十三年(约六岁)被封王时,朝廷可能考虑到这层重要关系,仿世袭制惯例,让其沿用“养父”曾有的封名;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已有过三位兄姊皆早夭的李瑁来说,“寿”字包含了多少祈祷和祝福的双关意义啊!由于李瑁毕竟是现任皇帝的儿子,所以他应晋封为一等爵位,分封之地也不能是寿春县,而应是寿州。

  二 与周朝和汉朝封国皆为实体不同,唐朝“封建”制度只具虚拟性质

   西汉时期的刘安做过淮南王,其治所即在寿州(今安徽寿县),该地流传许多与他相关的遗迹和传说;唐朝的李瑁做过寿王,又与历史名人杨贵妃是结发夫妻,但是当地却没有任何相关的历史遗痕,尽管在古代方志里还曾提及寿春王李成器⑤。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与唐朝“封建”制度的一些本质特点有关。西汉初期,受西周“封建”模式影响,诸侯王住在封国,并拥有相当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甚至“署百官宫观,僭于天子。”[4]206由于屡次发生“犯上作乱”之事,所以从汉文帝开始,为了加强中央政权,朝廷先后采取了削减封土、瓜剖封国、不准自置文武官吏和不得治民等措施,不断弱化藩国势力。最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5]109诸侯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被逐渐削夺,他们与其封国之间只剩下了经济关系。汉代以后各朝分封制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是,藩国力量因被防犯而弱化,甚至虚拟化。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分封制度即是如此。⑥当时的史学家刘秩曰:“自汉以降,虽封建失道,然诸侯犹皆就国⑦。今封建子弟,有其名号而无其国邑,空树官僚而无莅事;聚居京师,衣租食税。”[6]2182所谓“有其名号而无其国邑”,是指唐玄宗之子虽然都被封王爵,但并不拥有封国,更不“就国”行政。所谓“空树官僚而无莅事”,是指朝廷虽然任命一些“亲王府”的官吏,但是“府幕列于外坊,岁时通名起居”。[1]932即官署并不在“封国”,而是设在京城,且远离亲王居所;王府官们只需在特定的时间向朝廷报告亲王的日常活动,并无实职。拿淮南王刘安与寿王李瑁做个比较:刘安为王四十余年,历经汉文、景、武三帝;而李瑁为王长达五十余年,历经唐玄、肃、代三宗。因前者是在封国开府,所以于安徽寿县留下了许多遗迹和民间传说;而后者只是遥享封爵,所以被后人完全遗忘了。

  那么,李瑁与寿州之间是否存在经济关系呢?这个问题又涉及唐朝的食封制度,下面试作考论。

  食封制度是分封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规定的是被分封者的经济待遇及其获得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按照高低不等的爵位配给多少不同的封户(即课户)。封户所在地叫食邑,它是朝廷配予受封者征收租税的地方。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