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 第2页

  可以说, 造成当前幼儿园课程文化尴尬局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现实层面上,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开放性、民主化、多样性的特征。这一方面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和活动领域,为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更新提供了视野和转机; 另一方面, 这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冲突, 全面而充分地展示出来。除此之外, 最具体的原因是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文化缺乏对文化适宜和文化自觉的关注。所谓文化自觉, 是指对自身文化有一种自知之明, 清楚地知道文化的来源和发展, 也是一种历史自觉与主动的历史精神之唤起。文化自觉还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 是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 是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 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 〔 3〕 文化自觉肯定不是简单的文化回归, 也不是文化它化, 而是适应新的历史来调整自身的文化, 是在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心态。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在为中外文化的关系问题所困扰, 要么是 “中体西用”的文化保守主义, 要么是“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不断地从钟摆的一端滑向另一端, 说到底就是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与能力。正如教育文化学家费曼所说的: “任何强调文化一致性的假定, 都是站不住脚的。”课程不是传递知识和经验, 而是在传递文化中建构文化。如果课程对社会文化只认同、服从, 不批判、反思,课程就不是文化, 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因此我们应加强课程文化的自觉性, 在多元课程文化的激荡中, 不断地审视自己, 不断地吸收鲜活的内容。另外, 幼儿园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适应性产物。同一理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实践和理解, 而该实践和理解的意义获得以适宜于其所处文化为首要前提。面对多元文化下的课程改革, 形形色色的国外幼教课程,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迷失了主体意识, 模仿着所谓的优质课程, 进行着一波一波的实践, 而忽视了课程对文化适宜的关注。就学习 “ 瑞吉欧”来说, 西方人为什么倡导 “ 瑞吉欧” ?其文化历史背景怎样? 我们似乎并不重视, 只是一味引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 他们很少有机会亲眼看到 “ 瑞吉欧”真正倡导的做法, 每个人只能按自己原有的课程和教育经验来理解 “ 瑞吉欧” , 自然也就产生了误解, 使 “ 瑞吉欧”带上了浓厚的 “ 中国特色” (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但这绝不是本土化) 。置自己的国情、区情、园情于不顾的情况也不少, 今天学这个, 明天学那个, 常常跟在别人后面走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却不肯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常常是削足适履, 企图根据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课程现状, 迷失自我生长的方向, 使课程远离自我实践的家园。可见, 我们难以超越具体文化背景去确立最终的完美范型, 也难以用惟一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多元的课程实践和课程理解, 或脱离其产生的背景进行简单移植。我们在解释和借鉴国外幼儿教育课程、构建适宜本国的幼儿园课程时, 应具有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自省能力, 审慎地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特征以及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可能提供的支持系统, 进而思考我们可以借鉴什么以及如何借鉴。乌申斯基在 《 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写道:教育可以始终凭借的、人所共有的先天趋向只有一个, 那就是我们所讲的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要保持文化自觉, 对所处的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趋向; 同时应对外来文化有一定的研究, 能将陌生变为熟悉, 能在比较中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民族文化; 然后在审视和反思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分辨、吸收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