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论文摘要:音乐感受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它关系着一个人从审美情感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也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感受力是基础,表现力是建立在感受力之上的,创造力则是音乐能力的最高境界。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则应该从幼儿入园开始,对幼儿进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以达到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这目的。
关键词:音乐感受力、创造幼儿生活中熟悉的音乐游戏、欣赏音乐、节奏感、自主学习的兴趣
正文:
音乐感受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它关系着一个人从审美情感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也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感受力是基础 ,表现力是建立在感受力之上的,创造力则是音乐能力的最高境界。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则应该从幼儿入园开始,对幼儿进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以达到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这目的。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却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机械的唱跳消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满足不了音乐教学促进情感发展的需要。要有效的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全方位的精心组织安排、优化每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一、创造幼儿生活中熟悉的音乐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注意力不集中,还容易情绪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比较容易理解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比较相关的事物。因此,幼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儿的音乐的教育应当是活泼生动的,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应当随机地在幼儿活动中融入相应的音乐内容,使音乐、动作、意境、情感融为一体或将歌曲、乐曲情节化、游戏化。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让幼儿学习歌曲《袋鼠妈妈上学去》,模仿袋鼠妈妈上学的情景,玩扮家家时,就学唱《扮家家》,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幼儿一天的生活起居,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在《娃娃家》区角提供各种“扮家家”的工具,让幼儿在情景相互交融中学唱歌曲,幼儿学歌兴趣浓了,理解容易、掌握快了。从而摒弃为他人表演的观念行为,在快乐中学习、体验,激发幼儿内心积极、主动的情感,以幼儿的情绪、感受为基础,在追求过程的完善,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
二、用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口吻和带有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和想象的艺术,如果不注意倾听,音乐作品喜、怒、哀、乐的内容情感就无法在欣赏者的身上起到作用。因而,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首先要为幼儿准备一个能够注意倾听的良好环境,同时用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口吻和带有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较好感知音乐,引起与音乐形象相关的联想,为幼儿感受音乐内容,体验其情趣,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中。如-在欣赏《绿毛虫》时,先欣赏全曲,让幼儿对全曲 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分段欣赏,加深印象,在深入欣赏时,我把《绿毛虫》分成“毛毛虫吃东西、长大、蜕皮、结茧、做梦、变蝴蝶”六部分来听,听第一部分的音乐的同时出示“毛毛虫吃东西的组图”,小朋友就说“这段音乐音乐很优美是在说毛毛虫吃东西”,。他感受到了这段音乐舒缓、安静的情绪,另一个小朋友则站起来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的美态,脸上还时不是时的露出享受美食的陶醉感。惹的小朋友捧腹大笑,此时,我乘机引导幼儿随音乐一起来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的情景,全班幼儿热情高涨。当欣赏到第六部分,毛毛虫变蝴蝶时,全班幼儿都拍起了小手,他们说这段音乐很欢快、很活泼、很动听。毛毛虫终于长大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嬉戏、追逐。这说明他们不仅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情绪,还了解了这段音乐的节奏特点。小朋友生动的描述,反映他们头脑中有关于音乐的表象,表达了他们对音乐内容情绪的理解感受,这些理解和感受与关于幼儿期待和同伴一起表演、游戏的热切愿望。更好的巩固和发展了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