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二十多年来由于社会的需求不同,理论背景的变化,改革的决策者、参与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定位不同,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从混合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80年代初)即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处于一种疏而不离,混沌模糊的阶段;到课程论相对独立阶段(21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课程改革从想超越却又“心有余力不足”的教学改革中独立出来;直到现在的整合阶段。让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重新走到一起,进入一种更高层次的“合”的境界,走一条相互整合的道路。也就是说要想让这次课程改革真正进行下去,必须让课堂里进行的课程不再只是文本和教科书,更重要的是要张扬其中蕴含着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目标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

  以上的目标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这次课程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

  1、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时,新课程更加关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个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这三维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关键。

  虽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但是与知识、技能目标相比它更重要,因为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的问题 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部分,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可持续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即使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现在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板情感在学习,通过目标的实施让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学生热爱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也就自然增强。

  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可测,所以在实现的方式上也难以靠一节课或一个阶段完成,而且靠讲授也难以达到,是一个熏陶、体验、积累的过程。比如,数学课程标准中“生活中的数据”一节,突出了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让学生经历搜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再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所以过去的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真正把情感、目标加以落实,也显得难以把握。所以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观念,要打破常规,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实质和教学行为。也正因为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是光能通过讲授能达到的,所以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实现讲授型和探究型教学方法的结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的新型学习和教学方式,来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1] [2] 下一页

  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更要关注他们的未来。

  三、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这是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一句话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过程中,对学习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地学习。

  2、合作学习,是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它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3、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程,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今天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略的东西 凸现出来,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课程改革着力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这样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等于考试,不等于打分,更不等于排队,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目标完全精细地量化,正如教育专家指出的“智慧是不能被测量的。”新的课程体系呼唤新的评价标准,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评价改革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1、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适当限制终端性评价,重视即时即地的过程性评价,因为有些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进行量化的终结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对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也要加以改革,如毕业会考、中考和高考,事实上近几年考试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今年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和思想,试卷普遍地注意到贴近社会、生活,以考查学生能力、发现学生潜能为目的,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2、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来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生质量。应该把课堂教学的评价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行了”。同时通过对评价的改革、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能力、情感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新一轮课改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课程改革将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会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