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与单元教学顺序关系

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与单元教学顺序关系
 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但绝大部分研究是从老师的教或者学生的学方面进行的,而根据课本中文言文单元和白话文单元的编排顺序特点和教学顺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却似乎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编排特点与教学顺序的角度,探析通过把课本中文言文单元和现代文单元的教学顺序稍作调整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编排特点 调整 提高

  

  A Resear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effects And element Teaching order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exploration of research at a number of useful results, but most of the researchs are from the teachers or the students learn aspects of, and according to classical Chinese elements and vernacular books in the arrangement of sequence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sequence studies, it seems still a blank. Therefore, this language from the high school textbooks in classical and modern text of 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point of view of classical Chinese through their textbooks in the unit cell and the teaching of modern culture in order minor adjustment, the classical and modern cross-cultural teaching conducted.

  

  Key words: ClassicalChineseTeaching LayoutFeatures Adjust Improve

  一 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概况

  (一) 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及其重要意义

  蕴含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精华的文言文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经是一种共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然而,自从1919年的“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以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文言文退出了历史舞台。对文言文的全盘否定几乎使得现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断层。文言文重新编入语文教材后,到底要不要教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教学分量该占多少依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文言文教学才逐渐得到了认可和重视。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诗文所占分值明显增加,新近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分量也明显加大。另外,据报道,台湾教育界逾200人连署反对降低文言文课程比例,发起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王开府表示,若降低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比例,会影响高中生的中文水平。[2] 这些都反映出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意义重新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也有所提高。这说明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反映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指只知古不知今的蠢材),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指只知今不知古的庸人)。”这是东汉思想家、学者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的一句警言,意思是说治学者只有了解古今,今以古鉴,古为今用,才能明晓事理,学以致用。而文言文正是古典文化的载体,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也是源与流的关系:文言文是“源”,现代汉语是“流”。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根基和源泉,现代汉语是对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正所谓“源远才能流长”,不学好文言文我们不仅会失去了解“古”的载体和工具,我们更会成为无根的漂泊者。因此,文言文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新时期人们对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经逐渐达成了共识。阚景忠教授从实现大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做了科学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文言文教学能使语文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开拓语文教学视野;文言文教学能使历史知识融入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文言文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3] 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直接把它所包含的传统古典文化传授给学生,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去探索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主要是指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方面的作用,而从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出发,蔡菜莉教授则从掌握语言要素、提升言语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蔡菜莉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和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是“古代的白话文”,是祖国语言文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文言文教育也是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是蔡菜莉教授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根源关系论述得出的重要结论。还有学者认为,文言文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可以作为典型的审美载体,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德。范铮就提出过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张。他认为,文言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可见,不同时期人们对文言文有不同的看法,但对文言文的地位基本上都是肯定和重视的。

  综合各家之言,对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可以概括为这几点:

  首先,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载体,记录着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现代汉语与文言文有着源与流的关系: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根基,现代汉语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文言文教学可以上溯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源头,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借鉴历史、指导我们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进行情操教育,培养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文言文教学又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编排特点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为例(下同),文言文在各册所占的比例基本是三分之一。每册语文教科书分为六个单元,文言文包括古诗词(除了第三册外)都是集中编排在最后两个单元。其中每个单元包含的文言文并无明显的时代或者文体规律可循,主题也不相近,且几乎每一篇文言文课文的课后练习除了要识记积累文言虚词实词知识外,还基本上都要求熟读成诵、背诵。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编排顺序和所占的比例也基本相同,苏教版、语文版以及其他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的编排体例也基本与人教版的一致。根据文言文中教科书中的这一编排特点和教学要求,如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按顺序上课,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课后按质量地完成课后练习,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为占全册内容三分之一的文言文,本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又集中在后半部分进行学习,内容过于集中,时间短,容量大,任务重。如此一来,难免会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造成过大压力,容易产生厌倦感情绪和丧失学习兴趣。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据着三分之一多的篇幅,且又集中编排在每册的最后两个单元,使得文言文的学习相对集中且时间短、任务重;而文言文的学习本来就是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吸收和积累识记才能实现有效迁移的过程。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编排特点和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形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冲突。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冲突,文言文的教学就会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不仅老师觉得不好教,学生更会觉得文言文枯燥难懂不好学。

  (三)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概况

  当前对于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很专家、学者以及教学一线的老师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角度,刘朝晖教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熟语导入、典故导入、表演导入等有效导入和引导学生纠错和自主完成课后练习的方式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不能再沿袭以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文言文。所以刘朝晖老师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都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者开始意识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老师主导性的重要,老师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发挥好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上,王妍妍老师就明确主张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使学生会学。王妍妍老师主张文言文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过,文言文的学习,除了老师对学生在方法上的引导外,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正如著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语文自学之道》一书中指出:“学生的知识、智能的获得,主要靠自学。他们离开校门,走向社会以后的主要学习途径也是自学。”因此,意识到这一点的老师则主张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主要是交给学生以方法。陈雪梅老师就主张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自主查阅工具书疏通课文、借助注释熟读课文的习惯,重视背诵的习惯和课后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

  同时,朗读背诵在文言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探索出了很多如何通过朗读背诵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和规律。从读的角度,四川省会理县第一职业中学的周林英老师深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因此她提出了“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法,强调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尤其重视“读”:首先是要在读准字音、句读、语气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至于熟读成诵;并且要通过师生范读、小组竞读等方式把文章读出味、读出情、读出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不管是朗读还是诵读,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读更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经之路。所以,范华洲老师呼唤“高中文言文教学审美朗读的回归”。范华洲老师从朗读的生理机制谈到朗读的作用,再谈到如何实施审美朗读。葛丽老师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葛丽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读的太少了,而且缺少经典意识,以至于很多经典文化典故逐渐流失。所以葛丽老师主张要让学生快乐阅读、回归经典。 那么,让学生读、背文言文有什么用呢?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读、背更有效而不觉得烦、觉得难、觉得枯燥呢?针对这些问题,李永新老师提出,可以通过理清层次、感知试背、创设情境、配乐背诵等方法把背诵落到实处。 可以说,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背诵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加强诵读是文言文教学必要手段。不过,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死记硬背不同,我们强调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朗读背诵,是为了丰富积累,是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为了传承古典文化中的经典,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部分专家学者还从老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的角度入手做了很多探索研究。黄廷飞老师提出的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引导、学生讨论等七个步骤的文言文教学“七步法”,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好文言文。按照一般的教学过程,从导入到布置作业,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个环节的课。湖北省景县安陵镇中学的王智老师认为,文言文教学有五点要求,首先要精心导入、引趣激思,二要激情诵读,三要指导学生做好口译和笔译工作,四要让学生多辩论,五要指导学生写感想。此外,从文言文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角度着眼,吉林省教育学院的王鹏伟老师则强调文言文教学应该陶冶学生的民族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而曲靖师专学院的俞宏继老师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文言文“抄、学、读、记四步教学法”。 湖北省赤城县第三中学的赵晓英老师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应该重在“读、解、记”三方面下工夫,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针对部分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难学的情况,湖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谢东则提出文言文教学要“精讲巧练”的主张。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去讲;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实现迁移、养成习惯为目的地、灵活多样地练。“精讲”与“巧练”结合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举的只是卷帙浩繁的研究成果中的极少的一部分。众多专家学者对文言文的教学教法以及学法都作了很多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综合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概况以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成果很多,问题也不少。所以,文言文教学依然是当前中学语文学科中教与学亟待突破的瓶颈。

  

  二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的困境

  当前文言文教学探索研究硕果累累,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虽然那种认为文言文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没有使用价值的错误观点早已遭到了人们的唾弃,而文言文教学多年来却形成了一种教师逐字逐句讲、学生机械记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只能忙于记词义、背翻译,至于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讲解下被动接受。学生没有自主去感受、发现,当然就会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又存在着这样一个错误的做法,即把“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把整篇文言文课文一字一句的注释、落实,期望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积累起丰富的文言知识,这样不仅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翻译、死记,也把整篇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了。这种做法都把课堂教学变成了老师的一人堂,老师怕学生不懂,所以忙于文言词句解释;而且为了应付考试,认为文言文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对学生感悟文章的文章思想情感重视不够。重教师机械灌输、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枯燥,当然也会使得文言文的教学效果甚微了。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除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重视文章的内容与思想,把工具性、人文性还有思想性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近年来由于一些老师对新课标的曲解和误读,又使得文言文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只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和抛弃讲和练、只重说和演等“矫枉过正”的现象。

  概括起来,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师怕学生不理解,因此希望面面俱到,逐词逐句讲解、翻译,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深究散落在课文中的文言语法知识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考点去死记硬背,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究文章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为这些工作老师都在归纳总结中为学生代办了:忽视了文章中蕴含的人文之美,把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结果只能是把文言文上成了古代汉语。二是没有注重基础文言知识的积累、只大谈特谈文章的艺术特色。这两种教学都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是没有把握好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两个极端。文言文教学模式机械化,学生对文言文有厌学情绪,文言文教学效果低下,这正是当前文言文教学所处的困境。

  三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及意义

  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就是要解决文言文的学习相对集中且时间短、任务重、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吸收和积累识记才能实现有效迁移的过程与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编排特点之间形成的冲突。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冲突,针对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单元和现代文单元的编排顺序和特点,结合当前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把每册的两个单元文言文化整为零地分阶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和积累起丰富的文言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由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的。因此,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有一个过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去积累文言语法知识,进而才能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所感悟。特别是文章里蕴含的思想性、人文性等文化因素,是需要经过感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的。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要一顿吃完十个馒头,自然是没有几个人做得到的,就算吃下去了也可能会消化不良;但是如果每顿只吃一个馒头,不仅一般小孩都可以吃完,而且还可以更有利于消化吸收。文言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时间去“细嚼慢咽”,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咀嚼、消化,才能真正理解、吸收,在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而只有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才会得以提高。因此,可以针对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单元和白话文单元的编排情况,把语文课本中后半部分的文言文和课本前半部分的现代文的教学顺序稍作调整,现代文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交叉进行。具体的方法和意义是:

  (一) 化整为零、分阶段消化

  把每册语文课文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对这个整体进行的单元乃至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进行拆分,从而把文言文这一块硬骨头化整为零,然后分阶段去逐个消化掉。以人教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为例:

  第一单元包含四篇课文:《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荷花淀》;

  第二单元:《拿来主义》、《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

  第三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物种起源>导言》、《神奇的极光》、《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四单元:《咬文嚼字》、《读<伊索寓言>》、《说“木叶”》、《米洛斯的维纳斯》;

  第五单元:《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六单元:《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书》、《种树郭橐驼传》。

  可以清楚地看出,从第五单元开始,后面接连着是两个单元八篇文言文。如果这两个单元连着教学,难免都会让师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可以把两个单元课文拆分开,分阶段进行教学。以单元为单位,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调整:第一单元、第五单元、第二单元、第六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具体的教学顺序和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要求朗读课文。在第一单元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利用早晚读时间自读第五单元的文言课文,读通字音、句读,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按照现在一般中学的课程表,每周语文课基本上有三个早读课和三个晚读课。所以在进行第一单元的现代文教学的时间里,学生已经基本可以把课文读熟了。在这个阶段,要求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读过课文之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解决课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识和不懂的地方。这些都是为第二阶段做好铺垫准备的。第二阶段,在学习完第一单元之后直接转入到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了第一阶段的准备,这一阶段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引导,重点解决学生不懂之处和有疑问的地方;要求学生开始识记文言知识,熟读并且背诵课文。这一阶段重点是要理清文章内涵、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完第五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之后,又转回到第二单元的现代文学习。在学习第二单元现代文的时间内,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但是并不是学过了就完了,在第三阶段,还要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背诵课文和文言知识点,进而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情感。经过这三个阶段学习,在差不多半个学期的时间里,完全可以把四篇文言文背熟学透了。而且,经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对课文的感悟都会有很多新的收获,他们的文言文鉴赏能力自然会跟着提高。

  在下半学期,第六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也可以按照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一方法推广到每一册的文言文教学中去。这样把整册书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化整为零,把要背诵的文言知识分阶段消化了,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马庆林的读、译、结、析、诵“五字”教学尝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一阶段是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停顿和语气;第二阶段是完成好翻译任务,翻译是文言文教学中最费时费力的工作,坚持做好翻译,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文言知识;第三阶段总结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并总结出规律;然后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课文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经过前四个阶段的学习,背诵课文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这样做,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消化吸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记忆积累文言知识、读熟课文乃至背诵,并在诵读过程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过程至关重要:老师讲的、灌输的,始终不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自然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学生自己在这一自主独立探究的过程中的感悟、收获,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真正收获,才能促进他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不仅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且,每册的两个文言文单元分开学习,半个学期也就是两个半月时间学习四篇文言文,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背诵、消化,学生不会产生过大压力,这样对于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厌倦和恐惧心理有很大帮助。

  (二)丰富积累,实现迁移

  学习在于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而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一是诵读,二是积累。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繁多的文言知识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去积累。只有具备了一定文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现实迁移。仅每年高考大纲种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就有十几个,加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需要记忆的内容琐碎而繁杂,因此我们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把每册文言文化整为零分阶段进行教学,好处就在于可以学生在几个阶段的反复学习中可以加深记忆,识记更多的文言知识,从而达到丰富自己的文言知识积累、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重视积累,是因为繁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我们只有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可以说,文言知识的积累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知识的考查,以全国卷为例,近几年都是稳定在考查一篇课内和一篇课外文言文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并懂得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那应该怎样进行积累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积累要围绕课文而行: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我们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积累。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重点记忆一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其他方面内容的积累交叉进行。如此一来,我们既不会顾此失彼,也可以在反复地学习中积累起丰富的文言知识,为迁移应用打好基础。而练习是实现迁移、检验积累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当我们有了丰富的积累,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学好课本中的文言文,进行文言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而积累是需要充足时间的一个过程,把每册两个单元的文言文分阶段进行教学,在学习第一单元现代文的同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诵读等方式对第五单元的文言知识进行积累。

  化整为零、分阶段消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其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从而在长时间的诵读中积累起丰厚的文言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 加深感悟,提高素养

  把文言文化整为零学习、分阶段消化,可以有效改变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和只有教师在滔滔不绝灌输讲解的一言堂状况。首先,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教师代替不了的。一篇课文,不管文字多么优美,感情多么真挚,多么文质兼美,教师的归纳总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发现感悟,只能是把教案的定论生搬硬套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灌输教学方式不能代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只有学生自主的参与、感悟,才能有效地让他们领会到文章的文质兼美之处,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高。

  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可能只是对课文内容和情感有个大概的了解。因为这个阶段没有老师引导,学生只能对课文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对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很难感悟得到。到了第二阶段,学生已经熟读课文了,此时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进一步加深。然后在第三阶段,学生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也会对课文有所感悟。经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一步步加深,学生本身情感素养也在不断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中得到深化提高。而把文言文进行分阶段教学的好处正是给了学生这样一个自主学习感悟的机会和保证,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都是带着有目的的自主学习,他们都是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对课文完全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对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言文中优秀的古典文化内涵是有效的。

  结 语

  综上所述,针对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的体例以及文言文单元和现代文单元的编排特点,把文言文单元和现代文单元的教学顺序稍作调整后交叉进行,可以有效解决文言文在课本中编排相对集中造成的学习时间短、任务重与文言文学习需要一个充分消化吸收的时间过程的冲突。把文言文化整为零再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消化、吸收和积累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并受到文章思想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助于消除师生连续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和厌倦情绪,有效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简单可行又易于操作的方法,值得推广。  

  注释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

  [2]吴亚明,王尧.台200大学教师联名反对修改高中语文课程[N].人民网台北.2004年12月8日电.

  [3]周林英.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 [J] .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参考文献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阚景忠.文言文教学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 [J] .现代语文,2000年第3期.

  [2]蔡菜莉.“并非是开历史倒车”——略论文言文教育对现代语文学习的意义 [J] .教学与管理,2005年12月.

  [3]范铮.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9月第25卷第3期.

  [4]刘朝晖.把课堂还给学生——谈文言文教学 [J] .民营科技·文化教育版,2009年第11期.

  [5]王妍妍.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J] .教学实践,2009年第7期.

  [6]陈雪梅.铅华洗尽 银装素裹——必修课文言文教学中几点习惯的养成[J] .

  [7]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8]范华洲.高中文言文教学呼唤审美朗读的回归 [J].阅读教学,2009,8.

  [9]葛丽.让学生快乐阅读,回归经典 [J].阅读教学,2009,8.

  [10]李永新.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反思 [J].文学教育,2009,12 .

  [11]黄廷飞.七步法上好高中文言文 [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 4(10) .

  [12]俞宏继.初中文言文教学规律的探讨 [J].曲靖师专学报, 13(2).

  [13]张桂珍.对文言文教学中“矫枉过正”现象的几点思考 [J].备课导航,2009.

  [14]马庆林.文言文“五字”教学尝试 [J].教学经委.

  致 谢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我的毕业论文已经进入到尾声阶段。此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从选定题目到收集整理资料,从论文的内容到格式,吕晓燕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一遍遍地进行修改完善。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对吕晓燕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吕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了我。由于面临毕业找工作,我失去了很多准备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幸好有吕晓燕老师的督促和严格要求以及耐心指点,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按时完成。我的这篇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吕晓燕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再次感谢吕晓燕老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在此,我谨向吕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