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2页

教研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

学校各教研组活动开展不平衡。25%的教师不愿意参加教研活动,20%的教师认为当前教研活动的质量不高。个别教研组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形式,参加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

平时教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诸如集体学习有关教育书籍或文章,听课、议课并有专业引领,读书报告会、沙龙、研讨、演讲之类,交流教学叙事、案例反思、课后感之类,以及校内外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教学质量分析座谈会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开展极少。

专业引领、组织策划有待加强。64%、46%的教师分别认为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教研活动太单调无味、缺乏有研究能力的人引领。41%、56%、60%、53%的教师分别认为学校教研实效性不高的内部原因分别是教研活动没有组织策划好、教研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76%的教师认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教研能力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一般。58%、82%、51%的教师认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分别要加强下列业务能力:专业引领能力、管理和协调能力、活动设计能力。

教研经费有待提高,学校内部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53%、71%的教师分别认为校本教研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学校对教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不大、学校各部门下达的事务性工作太多。

校本教研制度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不合理、制度执行走过场。98%、42%、47%的教师分别认为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执行走过场。

教师合作、教师任用制度、制度的导向和保障等方面有待改善。58%、51%、42%的教师分别认为阻碍学校文化和研究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教师的合作关系、教师成长跟踪任用制度、制度的导向和保障作用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56%的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能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能敞开心扉积极发表意见。58%的教师认为学校大多数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教研制度需要更新

长期以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及指导下,学校通过多年思考与实践,建设了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科研制度汇编》。这些制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部分内容老化,在导向性和激励性方面有些欠缺,甚至有新的困惑。例如,一些以前少有的现象现在有增长的趋势:部分教师写教学论文(教学叙事)变成了在网上下载文章;听课不参与,为了应付检查而抄写同事的听课笔记;集体备课随心所欲,收效甚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及考评等教学环节的规范化问题有些突出等。为什么校本教研活动不理想呢?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校本教研跟不上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教研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教研组引擎动力不足。学校实行年级负责制,对教研组建设不够重视,教研组长的话语权减弱。

教研组服务保障不力。教研组长新老交替,个别老教研组长表现出职业倦怠,年轻教研组长经验欠缺;教研组长待遇偏低;搞与不搞教研活动,对教师在待遇上没有影响。

教研制度不健全。旧的教研制度有工作布置,没有工作检查;教研组长有工作职责,没有工作职权和奖罚权力。

教研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研活动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种需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