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我市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主要在了解中小学教师对现行培训模式与内容的看法与评价、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与需求,以及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方面展开调研。调研活动主要通过填写问卷和座谈交流两种形式进行,采取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本次调研参加人员多、范围大、对象全,调研对象涉及各级各类学校一线老师、学校领导、骨干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培训者等,如具有代表性的村小、乡镇中心校、县区学校和市直学校等,力求调研获取的信息更全面、可靠、真实。我市共有1000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县级调研,其中A县一线教师及学校领导班子共参加105人;B区有400人参加,回收问卷380份;C县共发放和回收问卷500多份,座谈参加者达200多人,D县有42名教师参加座谈和问卷调研;E县、F市、G区、H区等都开展了较大范围的调研和座谈工作。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对2008年至2011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效果的反馈

  调研人员的教龄主要集中在工作5-15年之间,县级、校级骨干教师各占调查的67%和12%,两者近80%的比例说明城乡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强,省市级骨干教师稀缺,城乡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64%的教师偶尔使用计算机,经常使用和几乎不用的所占比例较小。

  调研中发现,56.6%的参训教师对2008年至今教师全员培训的总体评价满意或比较满意,90%的教师比较关注备课、上课与评课技能的培养;对培训模式,学校层次不同,教师也需求不同,但“集中与校本结合”占27%,“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占35%,这就要求培训模式的多样化,使培训贴合基层学校与教师实际,切实提高培训模式的质量,注重实效性。

  在培训方式上,经验交流 、案例研讨、名师带教为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三者所占比例高达75%以上。因为“专题讲座”对基层学校来说,往往是听着激动、想着感动、回家不动,原因就是各地办学资源、条件及师资不一样,往往看似成功的经验却无法借鉴。“观摩考察”、“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和“名师带教”却能给基层教师一种如临其境、如在眼前的真实感觉,在案例研讨和名师带教的培训中,教师才会自我矫正与改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提高效率,拓展专业的目的。

  总之,参加调研的教师普遍认为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方面较第一轮、第二轮教师培训有了明显改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理论联系实际,师师互动,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内容逐渐贴近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2)培训时间安排在暑假或双休日进行,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农村及偏远教师培训采取“就近设点、送教下乡”的形式,解决了参训教师的后顾之忧;

  (3)集中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与案例研讨等方式相结合,使参训教师易于接受和提高;

  (4)从全市范围内选聘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培训者,培训效果较好。

  但是,在已经结束的培训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集中培训内容多、时间短,培训收效不大;

  (2)培训内容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先进教学理念与前沿教学方法的指引,缺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多样,需增加更具实效的观摩考察、名师带教等方式;

  (4)培训模式需进一步更新,在原有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远程培训,整合网上资源,使培训更有实效;

  (5)培训管理体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致使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使培训流于形式。

  (6)部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参训存在被动性、应付性,功利化现象明显。

  (7)本轮培训是以校本培训为主,结合集中培训,有条件的可参加远程学习,但校本培训有待加强,远程培训也需加强监督。

  (二)对“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

  1.关于培训内容

  (1)从本次调研中反映的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需求看,“十二五”期间的教师专业必修课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第一,突出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师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第二,加强教育理论、任教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培训,重点加强“教非所学”学科教师培训。第三,开展任教学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课件制作等)培训。第四,开展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这部分占教师需求的65%)。

  (2)“十二五”时期的教师培训,要适度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这部分占教师需求的21%)。针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教育科研应该源于教学实践,且作用于教学实践,也就是说不管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其结果一定要有助于改进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教学。培训专题的选择要源自课堂教学,培训的过程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培训的结果要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同时,要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既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需要,更是培训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需要。

  2.关于培训方式与培训师资

  根据本次调研反馈,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占48%),最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占34%)。教师最需要的培训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是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培训,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培训。因此,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回避一言堂和满堂灌,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不要过分强调学术层次和理论高度。

  3.关于培训评估与考核

  培训效果评估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既可以为同类项目的循环或持续实施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为项目质量监控提供参考。教师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是培训效果评估内容之一。根据调研反馈,教师最认可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实践技能测试或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心得等,大多数教师不支持作业练习和统一考试。因此,今后在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时,既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又不能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部分教师提出应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考核要及时、经常性、有针对性,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为教师搭建业务竞赛的平台,增加他们的危机意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4.关于培训动因与期待

  从本次调研情况反馈看,主观愿望上想通过培训促进个人和事业发展的教师占绝大多数,但也有部分被动参加培训的教师。造成教师参加培训热情不高的原因,固然有主观上的惰性因素,更多的是培训内容的陈旧,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师资老化以及体制等等客观因素。因此,只有完善培训体制,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才能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从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期待看,相比于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能够通过培训获得教学实用技能与技巧,才是教师第一位的需求。这也反映出教师对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渴望。因此,教师培训一定要突出一个“实”字,任何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培训都是教师所不愿接受的,都是资源的浪费。

  在下一轮培训中,要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在以下方面不断发展、完善:

  1.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最好能进行一段时间的脱产培训,让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确实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2.培训的着眼点要从指导教师的“教”转到如何更有效引导学生的“学”,培养教师“点石成金”的能力,所以实行有学生参与的教师培训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所使用的案例可更多选用本地教师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这样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要加强专家的引领作用,多开展教研活动,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5.全员培训不应一刀切,宜分层次、分批开展,比如实行“金字塔”培训模式,增加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从而实现教师“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

  6.考核要持续、经常,让“考官”经常性的走进课堂。“考官”可由教育局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和培训者组成,对广大教师进修进行持续、有效的督查、指导。

  7.教师培训宜实行小班教学,分学科、分学段开展,也可尝试按年龄段分班培训。

  三、对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1.在培训的思路上要注重从实际出发

  在教师培训上,国家有国家的整体考虑,但××省也应当有××的省情,也应有××的特点;在××区域内,平原地区和山区不能比,教师整体素质差的和教师整体素质好的不能比,要从本地的情况,教师队伍的现状去考虑,不能搞一揽子工程。常说,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借用一下,不管什么形式的培训,只要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应是成功的培训。如我市太和在第三轮培训中实施的主要是网上远程培训,其他各县还是以集中培训为主。

  2.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培训应服务于教师的实际需求,遵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坚决抵制教师培训上的“假、大、空”现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一是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增强服务意识。二是注重培养教学技能,这是非常重要但教师培训容易忽视的一个内容,技能不等同基本功,应该培养教师个性品质。部分教师还提到一个专题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在以后专题培训的不出现、不反复,因而在考评、定形、定性上要统筹兼顾。三是注重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越来越显得重要。四是强化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真正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更加有效地指导实际教学。五是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成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六是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编写相应的培训教材,创立相应的培训模式,进行专门的幼儿教师培训者培训,要让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也参与到培训中来。

  在培训的内容上要讲究适用。在培训的内容设置上,不是上面一锤子定,要充分考虑到一线教师的需求和味口。整体上,我们虽然不能推进菜单式的培训,但也要思考,培训要解决哪些问题,培训的目标是什么。目前,我们在培训的着眼点上,要聚焦怎样熟练提高教师掌握和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怎样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促使更多老师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